
《中国智慧》读后感_1.docx
5页《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才智》读后感 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才智》,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旧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索,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继而认真读来,顿然大笑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顺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周易》是一本特殊神奇浅显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特别简洁明白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肯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静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爱“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始终备受追捧现如今,好像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
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才智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详细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宁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终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终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才智》,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到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才智》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才智;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才智》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中国才智》虽是易中天对于中国才智的缩略叙述,但与我而言也是发觉了很多,懂得了很多转变了我对佛教看法的便是这本书的第六部分,禅宗的境界 佛教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
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宗”的佛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冲突是很大的,比如,儒家讲君臣父子,佛家讲众生公平出家人见了皇帝不磕头,仅仅是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出家后父亲的姓都不能要了,都姓释这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更何况出家人不结婚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两条最受不了,一是不准他生儿子,二是见了皇帝不磕头仅凭这两点,佛教就无法在中国立足因此,佛教人间化了 佛教人间化、简易化,禅宗的做法就是先把一些糊涂观念给“拆迁”了,详细地说就是向信众讲清:净土无理,佛也是人,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净土无理即否定了“天国”,天国被否定,人世就被确定了佛也是人,这也是转变了我对佛的看法的一点,中国人的宗教世界有四个角色:鬼、神、仙、佛一般人死了以后就是鬼,活着的时候有巨大贡献的人死后就会是神,自然界也是有神的仙和佛则不同,仙是肉体的飞升,佛是思想的觉悟,成仙成佛都不必死,佛和仙都是人,佛祖到了肯定的年纪也会死这一点打破了佛教的神奇感,使之回到人世间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则是将佛教简易,讲究顿悟,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需简易化才能符合中国人不耐烦的特点 这就是禅宗的革命宣布净土无理,佛也是人,创立“人间佛法”。
主见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创立“简易佛法”前者去神奇化,后者去繁琐化,人间佛法解决了理论问题,简易佛法解决了操作问题,因此,佛教解决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问题,在中国得以立足因此在我看来,佛教也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 佛教是才智的佛教的根本是觉悟,佛,就是觉悟者,佛教,就是觉悟的宗教觉悟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佛性也可认为是觉悟的可能性佛教认为,佛性是众生皆有的,因此可以做到普渡众生而众生之所以还未能成佛是因为众生迷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我们之所以迷是因为我们执,执,就是一根经,认死理,因此就要“破执” 迷与悟也就一念之差,因此何人何地何时都是可以成佛的所以到处可以悟道,事事可以修行,时时可以成佛这就是禅宗为众生开拓的成佛之路,是一条自由之路 觉悟是关键的,是重要的,但是想要做到也是很难的,它需要悟性,需要慧根,否则鸡同鸭讲在禅宗看来,成佛正是为了每个人自己所谓“普渡众生”,无非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脱离苦海,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也只属于他自己因此,成佛,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你不开窍,佛也没方法由此可见,禅宗所谓的“开悟”其实是“找回自己”然而,“找回自我”又必需“破除自我”。
因为一个人最简单执着、最难破除的就是“我”因此,破我执,才能知真佛 由上可以看出,禅宗不仅是人间的佛法,简易的佛法,自我的佛法,也是才智的佛法禅宗否定的是执着,确定的是自由;否定的是教条,确定的是自我因此,只要不执着,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有但才智的获得却只能是靠每个人自己于是,禅宗就从佛法变成了一种境界因此,反佛的人有些也会去参禅比如韩愈是反佛的,因为反对皇帝迎佛骨,被贬到潮州但是韩愈到了潮州却跟禅师来往也就是说,他反佛不反禅事实上,学问界不但不反禅,还以参禅为时尚 因此,通过读易中天的《中国才智》,我发觉了佛学是个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属于中国多年以来的一种才智的结晶,并不是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那么的迷信,单纯的只讲讲神魔鬼怪、因果报应,相反佛学有些思想还是很讲道理,很需要我们去深化讨论的就像事物有两面性一样,佛学也是具有它的两面性的,它曾经转变了自己去适应中国,如今的我们也不能过于片面的去看待佛学,再怎么说它也是中国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因此我们要正确熟悉佛学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