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阳节的传说与习俗.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74920953
  • 上传时间:2022-04-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重阳节的传说与习俗 重阳节的传闻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闻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邻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那么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制止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结果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向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闻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展现,家家就有人病倒,每日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究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究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秘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究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究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才干已经学成,理应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交代把乡亲们领到了邻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打定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此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附原文如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残酷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赶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承担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客人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客人动笔作序,全体的客人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精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特别生气,立刻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非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此后一举名震诗坛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好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肆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约莫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节令,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著名,以诗著名,以酒著名,也以爱菊著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好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参观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兴旺,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依旧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利。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由于温度和湿度对比适合,所以酿出的酒更加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各地重阳节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咏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全日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爱好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邻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大量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参与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清白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清晰,呈半通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正确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遇,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磨练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喜欢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彼此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那么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典雅、珍异三项评分定上下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彼此访问,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彼此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赶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加入阳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特别响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佳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白头偕老、家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位老人将一同加入登山比赛,登顶后举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 —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