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博学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5页陕西省榆林市玉林博学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0.2mol某烷烃完全燃烧后,将生成的气体缓慢通入0.5L2mol·L-1NaOH溶液中,生成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为(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参考答案:D略2. 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的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已成为化学家们制造复杂化学分子的“精致工具”,在科研、医药和电子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下例生成物就是由铃木反应合成出来的一种联苯的衍生物:(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且原子利用率达100% B.该联苯的衍生物属于芳香烃 C.该联苯的衍生物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5种 D.该联苯的衍生物不可使溴水褪色参考答案:C略3. 工业上利用空气吹出法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A. ②中可以采用纯碱溶液,发生的反应是:3Br2+6CO32-+3H2O=5Br-+ BrO3-+6HCO3-B. 第③步,需加入氧化性酸,才能将Br-氧化为Br2C. 第④步,采用的是蒸馏的方法D. B溶液颜色比A溶液深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根据流程,反应②生成Br-和BrO3-,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Br2+6CO32-+3H2O =5Br-+BrO3-+6HCO3-,故说法正确;B、加入稀硫酸,5Br-+BrO3-+6H+=3Br2+3H2O,故说法错误;C、B溶液含有Br2,溶液显黄色或橙色,A溶液溴以Br-形式存在,是无色的,故说法正确;D、利用熔沸点不同,进行蒸馏提纯溴单质,故说法正确。
4. 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H3AsO4、K2SO4、KBrO3、H2SO4、AsH3、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sH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B、X的化学式为Br2C、根据反应可推知氧化性:KBrO3>H3AsO4 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参考答案:C略5. 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参考答案:B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铝热反应 答案解析:B 解析:A.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而③④⑤中没有离子参加反应,则不属于离子反应,错误;B.⑤为铝热反应,利用了低熔点铝制熔点较高的金属的原理,正确;C.由6H2O2~3O2~6e-、2KClO3~3O2~12e-,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错误;D.反应①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4molHCl中只有2mol为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 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 A.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有一种氧化物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参考答案:B略7.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⑦ D. 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A略8. 依据物质的相关数据,可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利用物质的相关数据作出的相应推断不合理的是A.依据气体的摩尔质量,推断相同状态下不同气体密度的大小B.依据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推断物质熔、沸点的高低C.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依据液体物质的沸点,推断将两种互溶液态混合物用蒸馏法分离的可行性参考答案:B9. 有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同温下,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B中分别充入2molSO2、1mol O2和1mol SO2、0.5mol O2、1molSO3,当它们分别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和Q2 KJ,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Q1=2Q2=197KJ B.Q1=2Q2<197KJ C.2Q2<Q1<197KJ D.Q1<2Q2<197KJ参考答案:C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2S O2(g)+O2(g)?2SO3(g)△H=﹣197kJ/mol,同温下,向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两容器中起始n(SO2):n(O2)=2:1,A与B相比较,因B中含有1molSO3,则得到平衡状态时消耗的SO2和O2一定小于A,且反应为可逆反应,2molSO2、1molO2不可能全部转化,故Q1<197kJ,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7kJ/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热197kJ,加入2mol SO2和1molO2,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生成的三氧化硫量小于2mol,所以Q1<197kJ,通入1molSO2,0.5mol O2,如果转化率与加入2mol SO2和1molO2相同,则放热为0.5Q1kJ,但是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mol SO2和1mol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实际放出的热量<0.5Q1;在1molSO2,0.5mol O2 的基础上再加1mol SO3,则平衡逆移,要吸收热量,所以通入1molSO2,0.5mol O2 和1mol SO3时实际放出的热量Q2<0.5Q1;综上得:2Q2<Q1<197 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和比较,侧重于平衡移动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浓度对平衡的影响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要注意加入生成物对反应热量的影响.10. 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中一定都含有A的元素 B.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C.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单质 D.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参考答案:B略11. .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Y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可形成盐,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W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顺序:Y>W>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原子半径:Z>W>X>Y D.X、W形成的化合物XW4属于离子化合物参考答案:C略12.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中加入Cu:Cu + Ag+ = Cu2+ + AgB.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C.甲酸溶液滴到大理石台板上有气泡产生:2H+ + CaCO3 = CO2↑+ Ca2+ + H2O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HCO3- + Ba2+ + OH- = BaCO3↓+ H2O参考答案:D略13. 金属元素铊的相关信息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卡片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Tl是铊的元素符号 B.铊元素的中子数=204—81=123 C.铊位于第六周期IIIA族 D.铊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参考答案:B略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A(g) + B(g) = 3C (s) + D(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常温下,H2CO3分子不可能存在于pH=8的碱性溶液中D.在合成氨工业中,移走NH3可增大正反应速率,提高原料转化率参考答案:A略15. W、Q、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相等,Y是常用的灰黑色半导体材料,通常状态下YW4呈气态下图是晶体Y的一种制备路线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WZ为液态 B. 原子半径大小为W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W为H元素,Q为O元素,X为Mg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A. WZ为HCl,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故A错误;B. 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