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和成上虞胸苷植酸酶环评报告.doc
26页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吨胸苷、1000吨植酸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写 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二○○六年四月 责 任 表 编 制 单 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证 书 编 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法 人 代 表:章 晨(高 工) 分 管 院 长:周树勋(高 工) 环评中心负责人:周安国(高 工,环评岗证字第A20030053号) 项 目 负 责 人:朱剑秋(高 工,环评岗证字第A20030037号) 课 题 组 成 员:姓 名职 称专 业上岗证号分 工签 名朱剑秋高 工化 工A20030037其他各章负责项 菲硕 士环境工程A200300713-8,11章陈雳华工程师环境工程A20030057审 核陈长春教授级高 工化 工A20030050审 定协 作 单 位 :上虞环境保护监测站镇海炼化公司环境监测站目 录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和性质 11.2立项情况 11.3项目总投资 11.4项目建设地点 12现有污染源调查 12.1现有项目概况 12.2现有及在建项目污染源汇总 22.2.1废气 22.2.2废水 22.2.3废渣(残液) 42.3环保整改措施落实所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整改计划 53新建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93.1项目工程内容 93.2项目污染源强汇总 93.3项目实施前后污染源汇总分析 103.3.1与替换停建项目的比较分析 103.3.2项目实施前后污染源强变化情况 115环境影响预测 165.1水环境影响分析 165.2环境空气预测评价 165.3声环境影响分析 175.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75.5卫生防护距离 176对策措施 177总量控制及公众参与 197.1 总量控制 197.2公众参与 198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 208.1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 208.2环境功能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 208.3清洁生产原则符合性 208.4总量控制原则符合性分析 208.5 达标排放符合性 208.6维持环境质量原则 218.7环境风险可接受性原则 219环评综合结论 21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和性质项目名称: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吨β-胸苷、1000吨植酸酶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同时替换原规划的乙酸芳樟酯、VA棕榈酸酯、VD3和益生粉红素微囊等项目/产品。
1.2立项情况省经贸委、上虞市经贸局:工业投资项目受理单2005-56号、虞经贸投资(2006)17号1.3项目总投资β-胸苷项目总投资额为8562.46万元,植酸酶项目总投资额为10982.77万元,合计总投资19545.23万元1.4项目建设地点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西端的新和成工业园,本项目利用现有已征用土地建设,其中β-胸苷为原乙酸芳樟酯车间,植酸酶为原益生粉红素项目用地,详见附图2现有污染源调查2.1现有项目概况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原上市募集资金项目包括β-紫罗兰酮、β-胡萝卜素、VD3、辅酶Q10、虾青素、维生素A棕榈酸酯及乙酸芳樟酯,均在上虞工业园内实施目前700t/aβ-紫罗兰酮、80t/aβ-胡萝卜素项目已经于2005年10月建成试生产,50t/a虾青素项目已经于2006年2月底建成试车另据调查,公司已经决定不再建设VD3、VA棕榈酸酯及乙酸芳樟酯项目,2005年500t/a益生粉红素项目原料药部分实际就是虾青素,原上市项目6t/a虾青素项目取消,而益生粉红素微囊部分也不再建设辅酶Q10项目仍处于在建状态各项目的产品方案及规模见表2-1表2-1 上虞新和成工业园已试生产和在建项目产品方案及规模序号产品名称生产规模(t/a)审批情况备 注1β-紫罗兰酮700浙环建[2002]90号上市项目,2005年10月试生产2β-胡萝卜素80上市项目,2005年10月试生产3辅酶Q1030上市项目,在建4VD322.5上市项目,取消5虾青素6上市项目,取消6VA棕榈酸酯80上市项目,取消7乙酸芳樟酯100上市项目,取消8益生粉红素(即虾青素)500浙环建[2002]90号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原料药产量50 t/a已经于2006年2月底试生产,500t/a微囊制剂拟调整至新昌生产9乙炔8000虞环审(2005)110号2005年实施的配套项目10氢气2000Nm3/h2005年实施的配套项目2.2现有及在建项目污染源汇总2.2.1废气目前上虞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热电厂和春晖垃圾焚烧电厂均已经建成运行,新和成已经实施集中供热,因此目前无燃煤锅炉废气。
新和成在溶剂回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设备,厂区已经建成了-5℃、-20℃、-45℃、-80℃的冷冻系统,目前对溶剂和有机物料采取二级冷凝回收(冷凝温度随溶剂品种而异),对乙醚和二氯甲烷等低沸点溶剂还采取炭纤维吸附处理,酰化及上溴脱溴过程产生的HBr和HCl等酸性气体采用碱吸收方式处理,废氢气和副产乙烷废气直接排放公司建有废水和母液预处理车间,含溶剂的高浓度废水及母液也采取预处理方式进行回收目前试生产β-紫罗兰酮和β-胡萝卜素车间已经建成使用-80℃双冷装置,二氯甲烷炭纤维吸附装置和乙醚活性碳吸附装置已经建成试运行上虞新和成工业园现有及在建项目废气排放情况汇总见表2-22.2.2废水新和成现有试生产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已考虑了高浓度母液和含盐废水的预处理,以回收利用其中微量的有机溶剂、Br-及MgSO4等,目前预处理车间已经同步建成运行上虞新和成工业园试生产及在建项目的各股废水的发生水量及其水质情况见表2-3表2-2 试生产及在建项目废气现状排放汇总情况阶段产品污染物试生产在 建合计β-紫罗兰酮β-胡萝卜素益生粉红素辅酶Q10乙炔制氢t/at/at/at/at/at/at/a石油醚32.915.3648.26甲醇11.20.81.144.2617.4CH2Cl210.022.383.7836.16氨2.052.05废氢气396.6396.6丙酮31.51.8433.34乙醚6.6418.7225.36乙醇2.082.08THF1.6021.514.2627.37乙酸甲酯0.640.64乙烷26.8826.88CO2446.6446.6H21.6396.6398.2HCl2.662.66HBr7.387.38乙酸乙酯5.715.71甲基吡啶1.601.6乙酸0.520.52乙炔6.406.4H2S0.920.92PH30.480.48粉尘3.403.4CO12.612.6CH43.63.6SO28.08烟尘0.580.58合计75.671.0969.9818.0811.21268.841514.79表2-3 新和成上虞工业园试生产和在建项目废水源强汇总废水来源水 量污染物浓度 (mg/l)备注t/dt/aCODcrBOD5其 他β-紫罗兰酮37.5112506532 1635 SO42-~1120试生产β-胡萝卜素293.16879484736734Cl-~9900,SO42-~2800CH2Cl2~11试生产益生粉红素51153002499787Br-~10,SO42-~144CH2Cl2~30,THF~20试生产辅酶Q1010.6318087362754Cl -~335,SO42-~1294CH2Cl2~23,THF~53在建乙炔128.3338499300在建制氢 -- -- -- ----在建生活污水10030000350200合 计620.591861773105589Cl -~4682,Br-~1,SO42-~1424,CH2Cl2~8,THF~32.2.3废渣(残液)上虞新和成工业园试生产及在建项目固废发生情况见表2-4。
表2-4 上虞新和成工业园试生产及在建项目固废发生情况产品类别产生量(t/a)主要成分处置方式β-紫罗兰酮缩合精馏脚料56碳氢化合物出售作燃料环合精馏脚料21碳氢化合物出售作燃料β-胡萝卜素烯醛蒸馏脚料8副产物焚烧甲乙酮精馏脚料49.92副产物焚烧烯炔醇精馏脚料49.92副产物焚烧缩合蒸馏脚料6.16副产物焚烧吡啶精馏脚料42.32产品及杂质焚烧醇化滤饼94.4K2CO2综合利用氧化滤饼88.64MnO2综合利用偶合氯苯44.8Zn综合利用偶合成品母液66.64产品及杂质焚烧益生粉红素(原料药)反式C6膦盐蒸馏废液34.0二氯甲烷、乙酸乙酯高沸液、反应副产物焚烧续表2-4产品类别产生量(t/a)主要成分处置方式益生粉红素(原料药)C22 双炔多烯蒸馏废液10.2甲醇高沸液、副产物三苯基氧膦焚烧益生粉红素过滤废渣70醋酸锌、锌综合利用益生粉红素蒸馏废液314.6二氯甲烷、乙醚高沸物、反应副产物焚烧辅酶Q10Q0阶段废渣8.63副产有机物焚烧C50阶段废渣5.37副产有机物、铝渣焚烧乙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