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信息性阅读的复习策略纵横对比因文设题整合迁移.docx

54页
  • 卖家[上传人]:g****z
  • 文档编号:595156131
  • 上传时间:2024-10-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86K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语文信息性阅读的复习策略纵横对比,因文设题,整合迁移信息性阅读的考查核心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细读文本,侧重于考查对关键信息的理解把握、辨析评价,进而跨文本整合相关信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结构化的迁移与运用,最终达成拓宽视野、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信息性阅读备考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教学与考查脱节虽在教学中有所涉及,但在实际考查中,学生仍存在时间紧迫、解读不明、答题不清、频繁失分的现象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以高考试题为例提出以下四点复习策略:一、比对文本——明确选文方向对比近三年各高考卷非文学类文本的选材,可以清晰感受到命题者对文本挑选的认知深化过程2023年高考备考,仍受“三新三旧”——新旧高考交叠,新旧课程、新旧教材更替的影响这意味着“两个关注”:关注变化,关注传承前者要求一线教师关注命题选材的变化,后者意味着原有的复习备考方向、思路、目标、范围和要求等仍可沿用通过以上表格不难发现,近三年全国卷和新高考卷中出现的信息性阅读的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较短小,文字较简洁,既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又具有文化性、传统性的特点;二是信息密度较大,文字简短但包含陌生化、科技化、前瞻性的信息;三是成果价值高,发布时间切近,常常是最新的、水平最高的理论成果。

      教学启发:高考试卷上信息性阅读文本主题以文艺理论为主,也经常会涉及社会伦理、历史科学等主题;选文的社会性、时效性强,一般来说都是最新发表的文章,其目的是引导广大学子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借此促使学生思考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选择这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提供了一个思路: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民生、时代,拓展阅读视域,莫陷入“题海”之中二、纵横比对——题型勾连,明确重点1.客观题型的比对客观题的命题形式相对稳定三道选择题命题点相似,往往是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命题者选择文化积淀深厚、反映传统文化或前沿理论研究的材料,阅读者能够筛选整合信息,明确论证思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并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最终进行正确判断尽管难度不大,却因为是试卷起始前三题,要求学生心理素质稳定,能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这三道题的答题情况会影响整体心态,对答好整张试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新题型,做到对考点了然于心,也是一轮复习的关键下面,笔者以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3题为例,对该题型涉及的考点进行讲解: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把握文章的观点本文中心观点是:怎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一主要谈及两方面看法:其一,纵向来看,要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其二,横向来看,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要求据此,只要判断四个选项是否符合这两方面的观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设问与前两题不同,并非以往的设错类型,也不是回归原文细致比对就可以得出选择的与本题相关的题目还有2022年全国乙卷第2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思路更加灵活,思维更具发散性,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后再理性判断关注题干会发现,有关论证方法的问题都是在论证、论据上设问在此需要关注的是,对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这些年连续出现,应作为2023年高考复习和备考的重点尤其要了解论证角度——立论、驳论、破立结合等;明确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对照)式、总分式;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理论论证(引证法)、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只有掌握了论证的相关知识,才能以实践来检验知识,以知识来系统地解决问题教学启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性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篇阅读,这要求日常对1~3题客观题的训练起码要做到三点——其一,明确限定答题时间;其二,快速阅读,圈画观点思路;其三,圈画题干,形成回文细比的习惯2.主观题型的比对《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提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也指出:“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基于此,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4、5两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观点的前提下,解读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第5题: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纵向关注近三年的信息性阅读简答题,会发现其中的一些特点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4题: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第5题: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再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4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第5题: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综合以上试题的对比,可得出如下特点:特点一:概括思路题——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无论是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梳理”“行文脉络”题还是2021年的“分析”“论证思路”题,实质上都是对行文思路的考查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有“聚合”思维,不能在头脑中臆造,也不可随意跳读,阅读时聚焦于文本内容,从“句—段—篇”的角度,由浅入深,从细节到整体,从段落到篇章,逐层抽取核心观点,划分论点、论据,探寻论证方法,建构行文思路图一般来说,对于文本的论证角度、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否落地,就体现在对此类题型的把握上教学启发: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文章整体解构行文思路。

      特点二:分析理解题——情境灵活,重文化传承的考查聚焦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5题,会发现命题者别具匠心,打破了原有命题思路,以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引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其一,命题来源于文本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文本内“诗画异质”的观点理解充分,即“诗是动态的,画是静态的”,前者在时间上可延续,后者只能是瞬间的真实再现其二,命题情境开放灵活嵇之诗与顾之画论,两则素材取自文化典故,同文本外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相结合,回扣到诗句与谈画作涉及的“诗”“画”不同的特质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以文本来解读文化现象,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22年的高考题显然青睐于此类开放灵活的“因文设题”方式黄荣华在《高考语文阅读题该长啥样》中指出,“因文设题”就是“不以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文章的共性知识为目标,而以考生是否能把握文章的个性特征为指归”,“依据文章的个性特征,从文章理解、欣赏的角度,看哪些地方是阅读的重点、难点,然后据此设计成题目”的命题方式这恰恰暗合了《课程标准》在“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所明确的“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据此可更好地理解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题目设置,无论是《论语》中的观点成为国际公认的“黄金准则”,还是探讨“如何推动”古典诗论的创新发展,都是在灵活设置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关联文本以外的相关现象,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并尝试践行,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启发:鼓励学生挖掘文本的现实价值因文设题”的命题方式,必将成为一大趋势,面对此种命题变化,不妨从解题者视角走向命题者视角,结合所学所知的多学科知识,发现信息性文本的现实价值,尝试自主命题并条分缕析地设置答案,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切实拓宽学科视野三、整合迁移——落实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高考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因此,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给出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才能真正以“不变”的核心能力应对“万变”的高考试题1.厘清思路,整体把握信息性文本就是针对某种现象或矛盾,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主动求解,同时有条理地阐明自己观点的文章下面,笔者以教材课文《师说》为例,尝试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行文脉络❤环节一:引导学生梳理文脉针对现象:士大夫耻学于师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现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对比论证)圣人—众人、爱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之间的对比做法:“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举例、引用)缘由:嘉其(李氏子)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环节二:质疑思考,提升能力学生疑问:“《师说》一文的作用和写作意图共有三个。

      一在赠李蟠,二在刺时弊,三则是劝世风虽是‘师说’,却有‘劝从师、劝学习’的意味我认为本文以‘说’为辅,‘劝’为主这里教师需要帮学生厘清“说”的含义,“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以《马说》为例进行解释但需肯定学生的想法,即标题可明确点破写作意图,请学生当堂改写本文的标题,最好一语道出论点于是“劝从师”“从师说”等优秀题目纷纷涌现❤环节三:因疑解惑,提供学习支架以《劝学》的思路梳理为例,呈现学生困惑:《劝学》中心观点是“学不可以已”,但文章第二段论述的是学习要“善假于物”首段后半部分也是强调“博学”和“日参省乎己”,到第三段才论述学习要注重积累、锲而不舍,为何文章要如此论证?“善假于物”“日参省乎己”同“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内在联系吗?由此问题可见,学生并未厘清各段分论点,而仅仅是在字词表面做文章经过对前文的梳理,明确了文章第一段谈意义,第二段说作用,第三段写态度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分论点清晰化,教给其“表达支架”如何拟写段落首句,才能够让别人清晰感知自己的思路呢?教给学生两种简单易行之法:简单提问法、开宗明义法引导学生借助“表达支架”,尝试为另外两段拟写段首句教师示例】简单提问法:为何而学?学有其义。

      开宗明义法:学之义,在修养身性学生习作】简单提问法修改后文脉呈现:观点:学不可以已第一段:为何而学?学有其义第二段:学之用何在?习鉴以补不足第三段:如何学之不已?贵在积累、不舍、心一开宗明义法修改后文脉呈现:观点:学不可以已第一段:学之义,在修身养性第二段:学之用,习鉴以补不足第三段:学之法,贵在积累、不舍、心一2.开放情境,提升能力如在思辨读写单元设置相应任务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交流初中母校邀请你在周末为初三的学弟学妹们谈谈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明确对学习的认知你打算谈些什么呢?如果不想泛泛而谈,那就要学习古人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敢于思考当下问题,勇于表达真情实感,进而引领学生思考:当下的学习情况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不是照搬照抄,贵在得其精髓、有个体独特的想法与心得,能够精准发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docx 2025年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2025年秋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Understanding ideas(Grammar)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 读写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Reading) 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一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第三课时 Developing ideas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2 Understanding Ideas(Read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4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