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预热阶段基础试卷.pdf
43页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预热阶段基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 4 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中哪些情形构成结果加重犯()A、李某在儿子童年时,替儿子在邻村订了 一门娃娃亲,儿子成年后对这门亲事不满意,但李某强迫儿子娶这个媳妇,并将儿子暴打一顿后关在房屋里让其反省,儿子当晚跳楼、摔成重伤B、张某遗弃患有重病又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太太,导致其死亡C、赵某在大街上公然强制猥亵侮辱一名少女,少女自感屈辱、自杀身亡D、王某对其丈夫前妻所生的8岁孩子进行虐待,下雪天将其关在鸡圈里,第二天孩子的鼻子完全被冻掉参考答案】:D【知识点】结果加重犯,情节加重犯【解析】对 于 A 项: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结果加重,规定在257条 2 款2 款所说的结果加重是指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形,重伤不构成结果加重对 于B项:2 6 1条遗弃罪没有加重量刑档次,(和侮辱诽谤罪一样,也没有加重量刑档次),所以不构成结果加重对于C项: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加重,规定在237条2款,是情节加重(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猥亵妇女的),不是结果加重对于D项:鼻子被冻掉属于重伤,260条虐待罪的2款规定了结果加重,(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情形属于结果加重)2、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的实践中通过对下级法院类似案件的若干判决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个别可供其他法院借鉴的案例,这种推理方法是下列哪一种?O O1A、归纳推理方法B、辨证推理方法C、类比推理方法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结合【参考答案】:D【解析】:考点法 律 推 理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的实践中通过对下级法院的类似案件的若干判决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个别可供其他法院借鉴的案例,这是一种归纳与类比相结合的过程,所以选D、3、根据我国 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 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的规定,享有特权与豁免权的人员家属明确限定为下列选项中的哪项?A、共同生活的配偶及子女B、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C、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D、配偶及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参考答案】:C【解析】:参考我国法律4、依 据 律师法和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判断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依 律师法中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的规定,王律师可以在S省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同时,又在T省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B、冯律师拒绝了委托人W公司要求其装扮警察催讨债务的请求C、陈律师已担任原告林平的代理人,又应同案被告许山之托为其代写了答辩状D、魏律师接受了当事人杜新的委托担任其诉讼代理人,拒绝杜新再委托其他律师代理2【参考答案】:B【解析】:参 见 律师法 第 12条、3 4 条,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 第 2 5 条、33条、32条。
5、下列关于法与社会的关系的说法,哪项不正确?()oA、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B、法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一种社会调控手段,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C、法的调控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社会发展就越快D、法律可以超越于社会发展,因此法是可以脱离于社会的【参考答案】:D【解析】:考点法 与 社 会 解析通过法律贯彻社会进步的理念,使进步的意识由少数人的判断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有时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引导性,超前于社会现状引导社会进步与发展法的重心在社会,从其制定到实施都离不开社会6、甲国分立为乙国和丙国,甲国原加入的对其全部领土生效的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对乙国和丙国是否有效?以下正确的是()A、无效,该条约只约束甲国,而现在甲国已不存在B、无效,除非经过乙国和丙国承认C、有效,因为该条约原来在全国领土都有效D、部分有效,对乙国和丙国的部分有效【参考答案】:C【解析】:考点 国家继承【解析】分离或分立的情况下,不论被继承国是否存在,原来对被继承国全部领土有效的条约,对于所有继承国有效7、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选项?()A、法律原则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3B、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民法中的“等价有偿原则”、宪法中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则等均为公理性原则C、法律原则并不直接告诉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其对行为或裁判设定的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D、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参考答案】:B【解析】:宪法中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则是政策性原则。
8、国际法主体的范围不包括()A、主权国家B、国际组织C、法人D、争取独立的民族【参考答案】:C9、根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的财产分配适用下列哪一种顺序?A、清算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B、清算费用,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C、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清算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D、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清算费用,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4【参考答案】:A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A、法经B、邓 析 的“竹刑”C、魏律D、晋律【参考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A评析:【解析】中国古代封建成文法典本题考查的是 法经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发展上所占有的历史地位法经无论是其内容或者结构体例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内容和结构体例也都可能被命制成试题,故考生应当重点掌握同时,考生还应当结合其他的法典予以比较其内容和结构体例上的变化11、姜某于某晚深夜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内有人民币约6 0 0多元、信用卡一张、身份证一个)回家后,查看身份证时,才发现被害人竟是自己的邻居,第二天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姜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参考答案】:C【解析】: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其包括三种类型: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本题中的抢劫罪属于结果犯,以取得财物或者造成5被害人轻伤以上的后果为既遂犯罪停止状态不能相互转化,即不可能既遂后又出现中止、未遂本题中,姜某取得财物,已经构成抢劫罪既遂其事后返还的行为,只能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对于既遂的成立没有影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ABD选项错误1 2、下列有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D、“我们不承认任何 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参考答案】:C【解析】:A、B、D都是有关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正确说法A 项所指即是公法与私法划分学说最早提出者一一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B项说的是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除了这种以法所保护的利益为标准的学说外,还存在法的关系主体标准说和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标准说。
D项中的话是列宁所说,含义是社会主义不承认公法与私法的划分C项表述错误,诉讼法是公法而不是私法,故该项为应选项1 3、拟制定的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涉及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 0 部门的相关职责,下列说法正确说的是:A、该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应当由上述部门以联合制定B、由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职责,只能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6C、该办法既可以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也可以由十部门以规章的形式联合予以制定D、该办法只能由十部门以联合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制定【参考答案】:C【解析】:根 据 立法法 第7 2条的规定:”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由此可知,该办法既可以由是部门以联合规章的形式发布,也可以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1 4、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或利其黄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予身将其打伤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顶心,张某立时毙命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林某推倒在地,榕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刘某逃跑之际,被李朱氏4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其立时毙命7【参考答案】:B【解析】:谋杀与故杀的区别“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意思是指,谋杀是有预谋的,而故杀一般事先没有杀人的预谋,而是临时起意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讲述的是谋杀的手段,即以各种事先预谋好的,经过缜密布局的手段将被害人杀死,而一般情况下被害人并不知觉。
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在兄弟,或利其毙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讲述的是故杀的动机,一般都是没有事先预谋的,只是临时起意,或者因为被刺激情绪失控的情况下而杀害被害人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无事先预谋是区分谋杀和故杀的根本标准有事先预谋的是谋杀,临时起意杀人的是故杀选项A中,浦某胞弟是在看到自己的兄弟被张某拖倒在地并骑在身上将其打伤的情况下,一时情急才用木耙打击张某的,这并不是事先有预谋的杀害,而只是“因斗殴、谋殴而起”,因此属于故杀选项-B中,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可见洪某是事先预谋好的,而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是洪某“定计而行”,伺机杀死赵某的表现,属于谋杀选项C中,卢某是因为害怕林某报官将其盗窃之事暴露才一时情急将林某杀害的,属于“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的情形,事先并没有预谋,因此属于故杀选项D中,刘某事先并没有想要杀害李朱氏和韩某,杀害李朱氏是因为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导致其愤怒才将其杀害的,而杀害韩某则是因为其在逃跑的过程中被韩某拉住并大声喊叫,其害怕被人知道才将韩某杀害的,属 于“恐其遗祸受害”,其事先并没有预谋,而是临时起意,因此属于故杀。
8 难度系数*1 5、一日夜,某商店门开着,甲骑车路过,看四下无人看店,就进去拿东西,1 0 分钟后,乙从此路过,也进去拿东西,甲装好价值2万元的货物,但搬不动,就叫乙帮忙搬到车上,后甲走,乙又回店中,拿起自己装好的1 万元的货物走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是同时犯,不是共犯,对各自所窃物品的价值负责,甲2万,乙1 万B、甲、乙先是同时犯,后形成共犯,对共同窃取的物品负责,都偷3 万C、甲、乙先是同时犯,后形成共犯,甲2 万乙1 万D、甲偷2 万,是主犯,乙帮甲偷2 万,可定从犯,另乙对自己偷的1 万元负责【参考答案】:D【解析】: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时同地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缺乏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的,为同时犯,而不成立共犯本题中,甲和乙对于甲盗窃的2万元具有共同故意,甲属于主犯,乙帮助甲把货物装上了车,应属于从犯;甲对乙盗窃的1万元并没有共同故意,所以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 6、甲、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