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心得:以学定教乐学善用.doc
4页以学定教,乐学善用”的学习心得体会——贯彻“少教多学”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贯彻“少教多学”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追求少教多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做好了,却是利于教师,利于学生,利于学校,说得大一点,就是利国利民因此,有条件要实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实施语文教学必须要改革,必须要走少教多学的道路,毋庸置疑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沼,才能多快好省语文教师才能获得尊严,赢得理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懂得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就一线教师而言,领悟“少教多学”理念内涵,认同“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此,乐学,是教学的起点,善用,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在实践中,把贯彻“少教多学”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概括“以学定教,乐学善用”,具体地说,包括五个方面:设计有范、目标有度、内容有限、方法有效、评价有功一、设计有范“少教多学”理念引领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结构特征,具体的讲,包括三个方面: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学评教。
一)以学定教,就是说,教的活动要以学情为基础,以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学生到底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开展教学在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有必要明确的问题是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什么学语文,是为什么教语文的前提没有必要学,当然就没有必要教这是教学的目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学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隐含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学什么?当然,也就可以据此确定教什么和不教什么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学,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以讲授为主,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情形要改变自主学习也称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或者说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是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学,在运用知识、接受知识、探究知识二)以教促学——教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深入、持续。
为什么教?这个问题真的值得反思,因为,很可能我们在实际上是为生计而教,为功利而教,为完成任务而教,为应付检查而教,为表演作秀而教尽管事有例外,情有特殊,但教师的主观意识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理念上确实是客观存在那么“为什么教”?为促进反思、培养兴趣、学会方法、推进学习进程、拓展思维而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学会、会学、乐学学会指向知识与技能,会学指向过程与方法,乐学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需要学什么”,主要关乎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怎样学才好”,则主要关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其实就是其一个辅助的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要依托学来展开,教是为了促进学为此,教师要说好三句话:指令的话、点拨的话、评价的话三)以学评教1、以学的结构评价教的结构通常情况是教师的教很丰富,很完整,学生的学却很零碎,很松散;老师讲得精彩,却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因此,以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作为重要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就很有必要。
2、以学的效果评价教的效果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学生学得扎实以学定教,可以说是教学准备阶段的指导原则;以教促学是教学实施阶段的原则,以学评教,是教学评价阶段的原则二、目标有度(五性)教学要有效,首先是要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要改变语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自由主义”现象,使语文教学达到规范化、具体化,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
因此,语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一)具体性——具体性,也是对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求二)可测性——易于测评三)发展性——体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这是依据维果斯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目标设计的一点思考目标的发展性,一则是因为目标的制定高低要适度;二则是目标之间要体现层次,体现梯度这样,为了目标的实现,教师恰当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来确定教学的先后,明确先教什么,再教什么使学习活动体系那逻辑性从而解决学习活动中低效重复,目标达成之间缺乏连续性的问题四)连续性——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之间应该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目标达成的先后要适宜,目的在于解决忽略学情,教学目标达成孤立的现状在实践中,由于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缺少必要的连续性,语文教学整体上缺乏逻辑性,导致教学对教师依赖过大,教师的学养成为学生成就的根本,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五)协作性——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总分结合的特点,体现课堂目标与学科目标、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分解目标与总体目标达成行为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目前,这个方面基本上是被忽视的教学重视一课一得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起每个“一得”之间的联系。
在确定目标时瞻前顾后,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提高效率因此,目标的实现要全面布局,整体设计,阶段达成,重点突破每个目标既是具体的,是单元教学的必须解决问题;又是发展的,是整个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一个元素三、内容有限教学的内容决定教学的方法;反之,教学的方法也会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就必须一方面对“教的活动”进行相应的限定,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的活动”拓展、延伸只有对教进行一定的限制,学才能摆脱教的束缚事实上,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有诸多限制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定的,课时限定(总课时有限,学期课时、周课时有限),单位时间限定(40-45分钟);课堂教学空间也是有限的,教学有特定的空间限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限定的,具体教学情境中的学生是特定的群体,而不是个体处于特定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一般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大致相同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行为是受到限制的,教师的认知有局限的等等贯彻“少教多学”理念,必须突破时空限制,打破教材限制,突破教师局限,拓展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拓展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意的;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有着明确限定范围的;积极应对课堂教学的种种限制,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大胆增减,是教学实践中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符合教学的规律。
正因为这样,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进行衡量,从而使“课内得法,课外得益”成为可能可以说,没有限定,则课内必然低效;没有拓展,则课外必然无功凭借相应的限定,教学的随意性得以克服,让学生“学会”的目标得以达成,而“学会”是“会学”的基础温故而知新”,“故”,就是已有的知识基础,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就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而言,既有新的知识与技能,就有旧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运用旧的知识与技能学会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学会了迁移,就是会学;用新的知识与技能及学习的成功体验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行动,这就是乐学而学生一旦乐学,教学活动的成效就能够又有限的课堂向更大范围的课外延伸有限的“少教”向无限的“多学”延伸简单的说,正是因为“少教”,要学的东西少,才更易于“学会”,学会,是多学的知识基础;会学,则是多学的方法、策略准备;乐学,则是多学的动力因此,少教,促进了多学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乐学,并不是源于学习内容本省,而是源于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是,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而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学习内容本身,直接感受内容本身的诱惑力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迷恋,而不是因为教师或者是因为教学的组织形式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享受一种类似于思想者的沉浸于学问探究的快乐与安宁而由形式获得的兴趣,是不长久的这也是当前各种花样式教学难以获得长久生命力的根源花样式教学的特点就是花样不断翻新,以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赢得赞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才情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展示,但是,由于难以培养出对学科本身的兴趣,这种课堂的生命力极其有限,学生最初的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的积极性,其实是对花样的兴趣,而花样的翻新是有限的,当花样不能在激发学生兴趣时,这种兴趣必然终结以阅读教学为例,很多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展示了什么,课堂上学生似乎讨论积极,生成了很多问题,但是,一则,问题缺乏质量,没有深度;二则讨论流于形式,置于展示,表演,就那些公开课而言,预先准备的成分较多,讨论轰轰烈烈,演讲慷慨激昂,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生机,但是,课后,怎么去应对考试,师生急眼,领导担忧最终的结果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怎么去实现拓展呢?要合理取舍为什么可以合理取舍?因为,教材是例子,我们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语文学科尤其如此。
因此,可以对既定教材的内容,本着适合学生实际,适合目标达成,适合教师特长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取舍要大胆增减,这是优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实际上,一纲多本,一标多本的事实也证明,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但是,就具体的语文教学而言,使用什么样的例子来达成目标,并不重要所谓增加,就是要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拓展,着眼长远;立足教材,超越教材;而减少,主要是对于“不适合学生实际,不便于目标达成,不利于教师特长发挥的”的内容,可以灵活处理,略读或者直接提跳过,也未尝不可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四、方法有效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适合的就是好的就语文教学而言,重要的是要遵循点拨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对话原则要始终坚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主张语文教学方法,大大小小,有许多种而大大小小的方法,在教学中是被统一地组织起来的,它们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序,被组织成“步骤”、“环节”步骤的进行,环节的展开,从动态的角度来说,就是“教学流程”究其实,教学流程就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展开过程,适合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五、评价有功要建立以“少教多学”理念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多元评价,体现教学艺术的激励、唤醒、鼓舞的本质特点。
评价之功,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评促教,发挥促进教师教学艺术个性的形成的功能;2、以评促学,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化语文能力培养的功能;3、以评导学,当学生偏离目标时,发挥牵引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