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房山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10页第1页/共10页 2024 北京房山高二(上)期末 化 学 本试卷共 10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Co 59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2 分)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醋酸溶液能导电 氧炔焰切割金属 五彩缤纷的烟花 铸钢模具须提前干燥 A与盐类水解有关 B与乙炔和氧气反应放热有关 C与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 D与铁与水能发生反应有关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aCl 的电子式:C基态铬原子(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44s2 D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3下列措施是为了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用锌粒代替镁粉制备氢气 B将食物放进冰箱避免变质 C自行车车架镀漆避免生锈 D工业合成氨时加入催化剂 融雪剂可以降低冰雪融化的温度,利于道路通畅,通常分为氯盐类的无机融雪剂和非氯盐类的有机融雪剂两类。
氯化钠、醋酸钾两种融雪剂相同条件下融冰量和对碳钢(铁碳合金)腐蚀速率图像如下所示回答第 4-5 题92 7 第2页/共10页 图 1 不同融雪剂融冰量比较 图 2 不同盐溶液对碳钢腐蚀比较 4.下列关于醋酸钾(CH3COOK)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强电解质 B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K=CH3COO-K C使用 CH3COOK融雪后,附近水土酸碱性不受影响 D由图 1 可知,与氯化钠相比醋酸钾融冰量高,是更加高效的融雪剂 5结合图 2分析下列关于碳钢(铁碳合金)腐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盐类融雪剂能够造成碳钢的腐蚀 B碳钢腐蚀的负极反应为 Fe-2e-=Fe2 C融雪剂浓度越大,碳钢腐蚀速率越快 D寻找环保、高效的融雪剂是新型融雪剂的研究方向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2制备 84 消毒液(主要成分是 NaClO):Cl2 2OH-=Cl-ClO-H2O B食醋去除水垢中的 CaCO3:CaCO3 2H =Ca2 H2O CO2 C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 Cu=2Fe2 Cu2 DNa2S去除废水中的 Hg2:Hg2 2S-=HgS 7下图表示的是元素的某种性质(X)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则 X 可能是 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元素的原子半径 0246810120.51.5氯化钠醋酸钾氯化钠醋酸钾 /L时/5101015250.000.010.51.01.5 a-1 第3页/共10页 C元素的电负性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8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2H6(g)C2H4(g)H2(g)H 0。
达到平衡后升高反应温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C2H6的转化率增大 D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9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固体,促进 H2O2分解 B密闭烧瓶内的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铁钉放入浓 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锌片与稀 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 CuSO4固体,促进 H2的产生 10用 0.100 0 ol L1 HCl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锥形瓶盛装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前必须保持干燥 B使用滴定管前,要先检查活塞是否漏水,在确保不漏水后方可使用 C酸式滴定管在盛装 0.100 0 ol L1 HCl 溶液前要用该溶液润洗 23 次 D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11相同温度下,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ol L-1)平衡时物质的浓度/(ol L-1)c(H2)c(I2)c(HI)c(H2)0.01 0.01 0 0.008 0.02 0.02 0 a 0.02 0.02 0.04 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0.25 B实验达平衡时,a=0.016 C实验开始时,反应向消耗 H2的方向移动 D达到化学平衡后,压缩三个容器的体积,平衡均不发生移动 12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 CO2和 SO2,实验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4页/共10页 A废气中 SO2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B装置 a 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废气中的 CO2和 SO2 C装置 a 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 HCO3-的电离程度 D装置 b 中的总反应为 SO32-CO2 H2O HCOOH SO42-13“中国芯”的主要原料是单晶硅,“精炼硅”反应历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历程是吸热反应 B历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历程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l)H2(g)=Si(s)3HCl(g)H 238 kJ/ol D实际工业生产中,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无需外界能量供给 14某实验小组研究经打磨的镁条与 1 ol L1 NaHCO3溶液(pH8.4)的反应室温时,用 CO2传感器检测生成的气体,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 pH实验如下表:实验装置 编号 锥形瓶中的 试剂 实验现象 锥形瓶内 CO2的浓度变化 6.0 g 1 ol L1 NaHCO3溶液 有极微量气泡生成,15 in 后测得溶液的 pH无明显变化 6.0 g 1 ol L1 NaHCO3溶液和0.1g 镁条 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净化后可点燃),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生成。
15 in 后测得溶液的 pH上升至 9.0 6.0 g H2O(滴有酚酞溶液)和0.1 g 镁条 镁条表面有微量气泡,一段时 后,镁条表面微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5页/共10页 A由可知,NaHCO3在溶液中可发生分解反应 B由可知,镁与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 H2 C对比可知,室温下,NaHCO3溶液中 c(H)大于水中 c(H)D由推测,HCO 3可能对镁与 H2O反应生成的 Mg(OH)2覆膜有破坏作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58 分)本部分共 6小题,共 58分15(8 分)锂(Li)元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1)基态 L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2)Li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填写周期、族、区)3)比较第一电离能的大到小:I1(Li)I1(Na)(填“”、“=”或“”),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4)碳酸锂(Li2CO3)是一种电池原料,其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16.(10 分)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有重要的意义1)常温下,用 0.100 ol/L NaOH 溶液滴定 10 L 0.100 ol/L 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
a、b、c 三点中:c(Na)=c(CH3COO)的点是 (填“a”、“b”或“c”,下同)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 _2)已知:25 时 CH3COOH、H2CO3和 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Ka)1.75105 Ka14.5107 Ka24.71011 4.0108 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a_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pH:pH(NaClO)pH(CH3COONa)(填“”、“”或“”)预测下列化学反应能够发生的是_AHClO+CH3COONa=CH3COOH+Na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2CH3COOH+Na2CO3=2CH3COONa H2O CO2 17.(10 分)镁基储氢材料 MgH2具有储氢量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MgH2热分解放出 H2,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第6页/共10页 (1)写出 MgH2热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提高 H2平衡产率的措施有_(答 1 条即可)MgH2水解制备 H2(3)MgH2与 H2O反应制备 H2的化学方程式是_4)资料:25时,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 Mg(OH)2 Ni(OH)2 Cu(OH)2 Ksp 5.61012 5.51016 2.21020 MgH2与 H2O反应时,最初生成 H2的速率很快,但随后变得缓慢,原因是_。
在水中加入优先与 OH-结合的离子,能够避免中现象发生,提升 H2的制备效率下列物质中,能达到此目的的是_aNaNO3 bNiCl2 cCuCl2 18(10分)改进工艺,降低能耗是氯碱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1)写出氯碱工业原理的方程式_2)将氢燃料电站应用于氯碱工业,其示意图如下:a 极为_(填“正”或“负”)极甲装置中,Na 向 极移动(填“a”或“b”)下列关于乙装置说法中,正确的是_第7页/共10页 A在 c 极区获得氯气 B在 d 极区获得的产物,可供甲装置使用 C当 NaCl溶液浓度较低时,及时更换为精制饱和 NaCl 溶液,以保证生产效率(3)向乙装置中的阴极区通入 O2,能够替代水中的 H 获得电子,降低电解电压,减少电耗写出 O2在阴极区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4)杂质离子可造成交换膜损伤,导致 OH迁移至阳极区,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请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原因_19(10 分)我国科学家用粗氢氧化高钴主要含 Co(OH)3制备硫酸钴晶体(Co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已知:i.还原浸出液中的阳离子有:Co2+、H+、Fe2+和 Ca2+等 ii.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25)物质 Ksp CaF2 4.01011 Fe(OH)3 2.81039 iii.CoSO47H2O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1)氢氧化高钴溶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还原浸出 Co2 时,理论上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3)氧化沉铁后,浊液中铁离子浓度为_ ol/L(此时 25,溶液 pH为 4)4)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氟化沉钙”步骤加入过量 NaF的原因_5)萃取后,经反萃取得到硫酸钴溶液将硫酸钴溶液经_操作,分离后得到硫酸钴晶体6)用滴定法测定硫酸钴晶体中钴的含量,其原理和操作如下在溶液中,用铁氰化钾将 Co()氧化为 Co(),过量的铁氰化钾以 Co()标准液返滴定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Fe(CN)63=Co3 Fe(CN)64已知:铁氰化钾标准液浓度为 c ol/L,Co()标准液质量浓度为 g/L取 g 硫酸钴晶体,加水配成 200 L 溶液,取 20 L 待测液进行滴定,消耗 V1 L铁氰化钾标准液、V2 L Co()标准液C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9)计算样品中钴含量=_(以钴的质量分数 计)20(10 分)某实验小组探究 Cu 与 Fe(NO3)3溶液的反应取 3 g 铜粉加入到 100 L 0.6 ol/L Fe(NO3)3溶液(用 HNO3调 pH=1)中,振荡、静置 30 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
粗氢氧化高钴 稀硫酸pH 23 还原 浸出 过量 Na2SO3 氧化 沉铁 过量 NaClO3 氟化 沉钙 过量 NaF 萃取 分离 硫酸钴晶体 第8页/共10页 (1)预测 NO3-和 Fe3 分别与 Cu 发生了反应,补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 反应 (2)探究反应是否发生 设计实验:取 3 g 铜粉加入到 100 L 溶液中,振荡、静置 30 分钟若反应 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 实际现象不明显,借助传感器证明反应能够发生3)探究反应是否发生 步骤 1:取 3 g 铜粉加入到 100 L 0.3 ol/L Fe2(SO4)3溶液(用 H2SO4调 pH=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