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篆刻基础知识[共21页].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哈****
  • 文档编号:277694488
  • 上传时间:2022-04-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3.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篆刻的起源 :篆刻,也叫刻印章, 又名治印, 因自古以来治印多用篆字, 故称之为“篆刻”中国的篆刻与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秦代 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 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 印文圆润苍劲、字体完美、秀丽、笔势挺拔,结构舒适奇特,耐人寻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汉代 印章达到了空前的灿烂兴盛, 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为 “缪篆”汉印的印形、钮式等十分精美,而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形成的艺术也一直被后代篆刻家们奉为典范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说: “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大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那时,奴隶制社会急剧衰落,封建时代开始萌芽,社会处在动荡和复杂的勮时期显示身份、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俗话说:“口说无凭”,印章即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物件,用以证明政治身份和行使、授与的权力(权力的象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不仅是国家权力机构必备的评证,也是整个社会采用与检验的根据了印信”印证、信誉、印证人生 现代篆刻更是作为书法与雕刻合成的艺术形象, 存在于中国文化艺术园林之中,以其高格调的艺术欣赏淡化了它的实用价值,多见于名言、警句、吉语、肖形等印。

      除了书法、绘画艺术工作者外,一般人不用篆刻印章作往来印信但由于它所具有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使它非凡地活跃于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1、周玺印 :秦朝以前,无论官印,私印、都不叫印,统称为“玺” 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唐武则天因觉得“玺” 、“死”同音,改称为“宝” 当时,印章大约有几寸见方, 小的只有几分, 印质有铜有玉, 印钮有坛、台、龙、虎等各形状布局无拘无束,气势雄健挺拔2、秦汉官印 :秦统一六国后, 制定了统一的文字—— “秦篆”(即小篆)小篆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秦印又名为白文印, 形成也与前有所不同, 正方形官印, 四周多用“田”形框,长方形官印(低级官吏)则采用“日”形边框文字生动,线条均匀协调、顾盼有情汉代印章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时期,汉印多不采用边框,虽以小篆为主,但结体方中带圆,章法严谨稳重,明朗、朴实、整体大方3、唐宋以来的官私印 :唐代官印一律用朱文,印钤盖于纸帛上,以篆体细朱文将笔画曲折、叠绕,使印面铺得平满整齐宋代官印接近唐,但至金、元时期则用“九叠篆” ,入印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 ,印面尺寸变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清代官印正规官是正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其印为长方形,叫“关防” 。

      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4、姓名印 :也叫“私章”,使用范围广泛, 日常应用及书画作品上常见1)只刻姓的,(2)名后加印,(3)加“⋯⋯之印”,(4)⋯⋯印信 5、闲文印 :又名“闲章”,最初的闲章多为吉祥之物,自诗文名句入印后,书画家即把它钤在作品上公开传播如:齐白石的“鲁班门下” ,“三百石印富翁”,吴昌硕的“一月安东令”自嘲怀才不遇6、收藏鉴赏印 :分为三类:(1)收藏类:收藏、考藏 (2)鉴赏类:珍赏、清赏、心阅 (3)校订类:考定、审定鉴定等古代收藏鉴赏印,给后人提供了鉴别书画真伪与艺术价值高低的可靠依据8、吉语印 :是把吉利话刻成印章, 常见的有“美意延年”、“长寿”、“日贵”、 “出入大吉”等1) 印石 :常见的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 “田黄”、“鸡血”是极珍贵的印石先在细砂纸上将印面磨平,才能作印文设计2)刻刀 :“棱刀”、“角刀”一般篆刻刀一头是棱一头是角,可调换使用3)在毛边纸上按印面的形状, 布局好内容用钢笔) 书写标准整齐4)把毛边纸反过看,背面,将背面的文字直接以小圭笔描写在印面上,保持设计原状 (铅笔) 宗顾、陆也广搜博览,自有会心5、纵横:纵横专论刀法 用大指与食指撮定刀杆, 中指辅于上,无名指、小指抵在刀后,中正其锋,运以腕力,若风帆阵马,所向无前,神致当自生也。

      7、光:光即润泽之意,整齐者,故无论矣亦有锋芒毕露,而腠理自是光润 否则似物迷雾中, 不足观也 倘运腕无力, 仅事修饰, 必犯油滑之病,又非所宜 梅花妆,俱是天成,岂俗脂凡粉所能点染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 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 “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 “巧 ”不能失之纤媚:追求 “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在传统艺术中, “漂亮 ”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 “太漂亮 ”的印文的粗细,是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 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应多的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

      挪让即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划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划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的办法呼应这里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 (包括空间 )经过人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一般有 “对角呼应 ”、“并头呼应 ”、“盘曲呼应 ”、“留红呼应”等字体有的带方势, 有的带圆势, 有屈曲、 有的平直, 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同一内容,如要求连刻数印就要变化字体,或增减、调整其字体结构、位置、或加置印框,或变化流派风格, 变化朱白等, 以使其不相雷同, 就是对几根平行线条, 也应使粗、细、长短、波折、顿挫、斜度等取得变化冲破平淡、板滞局面七、穿插、 笔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但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有时白文印笔划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作 “笔”处理,使全印浑为一体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 “墨渗 ”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 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必留细眼, 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的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印章的留空处,在白文叫留红,朱文称空白。

      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读者强烈的印象篆刻讲究方寸之地 “分朱布白 ”,这“布白 ”也即留出空处,实在是最要紧的事好比造屋,设计前,先得定好门窗地位一样,在设计印稿时也得规划好何处留空,这种范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见的九、离合、变形 致造成几个字的感觉 但要离合有伦错落有致, 离不致散, 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笔划繁简不一,线条排列方圆杂陈,就须变动其字体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以取得统一调和,给人一种新鲜感十、 文、合文印章文字一般是从上到下、 从右到左地排列, 但有时为了布局上的需要,将繁简悬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对称,将文字的次序作逆时针方向处理,就是“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处理从只占一个字的地位,这便是 “合文 ”十一、草、隶、楷外文字除篆书以外其它文字入印古已有之, 须参考 “元押 ”、“龙门二十品 ”、 “汉简 ”等资料,使之有金石息偶以外文字母入印,也要以汉字结构变能处理,使之与其它浑然一体很重要的是必要多多揣摩有关的传统资料及名家作品十宜:1.笔划、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详: 2.笔划、字数少的印宜排列得沉着;3.方笔方形字宜丰满; 4.圆笔或圆形笔宜挺劲; 5.?单笔无所依者挺而略带濡涩; 6.有相同的笔划的字宜紧凑而排列得有参差; 7.多转折之字宜灵活;8.?字的横划或直划宜刻得浑厚; 9.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劲; 10.白文一般宜刻得质朴。

      十忌:1.笔划方正忌板; 2.笔划圆转忌滑; 3.字数少忌散漫; 4.字数多忌杂乱; 5.巧忌纤媚; 6.拙忌狂怪; 7.笔划瘦忌单薄; 8.笔划肥忌臃肿;9.?笔划转折忌露角; 10.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印边处理] 字的横竖笔划作边 ( ?借边)、干脆无边等形式处理, 都要根据印文的具体情况, ?在注意到印章的传统形式原则下加以灵活变化古印的残缺破损给人一种苍茫古朴的感觉,这是古印年代久远,斑剥锈蚀的自然现象在篆刻中适当地摹仿这种破可以补救印章的板滞,增加一些古意但不懂此法而矫揉造作地妄加敲击,甚至认为越古是完全错误的一般地说,白文印中大块留红太多, 或印文过密过匀 ,在章法上需要使某两字靠紧,均可施以敲击, ?使之浑然一体但要注意横划宜竖破,更要防止以残破不当而改变文字(如 “田 ”变 “甲 ”、 “天 ”变 “夫 ”)篆刻基础知识:印章的磨製 磨印面不外乎「平」與「細」,欲求石面平細,則必需注意在磨的時候,用手把持的穩固與否,絕不可左右前後動搖,亦不可在前推或後帶時力量過大,因為石有四面, 應由一面開始,向前推磨(圖一),推磨的次數,要看印面所需磨製的程度而定 如果此石大約需磨製二十次即可磨平, 那麼,第一面僅推磨五次,然後再推換第二面,仍用前法推磨五次,至第四面共計二十次為止,則四面均磨五次,四面受力一樣,才不致於有偏斜。

      但無論如何,人手的力量不會非常勻均, 總有力量不到之處, 於是,在四面推磨之後,還要將石章用食中指與姆指相對撮緊, 注意要靠近石章底部, 不可撮得過高撮緊後在砂紙上旋轉研磨(圖二),旋轉的方向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均可,要看個人的習慣而定 旋轉研磨時, 要先重後輕, 至最後幾乎不著什麼力量,印章的底面才可以磨得平細 切不可一直用大力研磨, 那樣,不但損傷石材,並且永遠不能平坦 轉研磨 (圖三) ,至印身光平為止 磨印身需要的時間較多, 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是印身上的痕跡過深,便用磨印面的方法來磨製一道,然後再拿兩千號砂紙磨最後一次, 即可光澤平坦了 印身磨平後,並無光澤,必需「起光」 ,起光便是上臘;先將石章加熱,然後塗以白臘,待石章稍涼後,加布擦磨,即可光澤鑑人現在起光,多用一種綠色的光臘叫做「氧化錏鉻」,將氧化錏鉻擦在一小方毛質料子或皮革上,然後將已磨平的印章,用力在上面磨擦(圖四),便會光潔平亮,與打臘有相同的效用,但比加熱等手續要方便,所以用這種方法起光的人愈來愈多了 在刻製時,可以緊貼印石邊緣,使力量容易由大食中三指貫注於刀鋒而小指則可於每一筆劃刻就後,將石粉掃於已刻的空隙間,這樣,可以使印面上的字跡,黑白分明。

      這種方式適於刻製一寸左右大小的印章,因為指興腕的力量,在這種執刀的方式下,可以得到高度的發揮,所以,古人便把雙鉤式的執刀法列為刻印執刀的不二法門了 「單鉤式」與寫字的單鉤式是一樣的,是雙鉤的變樣,一般人都不採用用大食中三指自刀幹四周撮定刀幹, 自懷內的方向向前推出, 這叫做直推式如果是橫推,就叫做平推式這種執刀的方式,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