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生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4.ppt

57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93563882
  • 上传时间:2019-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71K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蕨类植物系统演化位置,出现了输导组织(维管组织),更适合陆地生活,将蕨类植物及以后的植物称维管植物一、中柱类型,1.概念:维管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中柱 2.中柱类型 划分依据:依据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的排列方式来划分 (1)原生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2)管状中柱: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 (3)网状中柱 (4)真中柱 (5)散生中柱,,3.各中柱进化关系 原生中柱 管状中柱 真中柱 散生中柱 (1)原生中柱 管状中柱 原生中柱中央的木质部被薄壁组织取代发展成管状中柱 依据:部分管状中柱的髓中会出项木质部的部分 (2)管状中柱 真中柱和散生中柱 由于叶隙大量出现,节间缩短所致二、蕨类植物分类,采用1978年,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的分类系统: 蕨类植物门: 石松亚门 水韭亚门 松叶蕨亚门 楔叶亚门 真蕨亚门,三、蕨类植物的代表植物 (一)石松亚门,石松目 1.分布:热带,亚热带,喜酸性土壤 2.孢子体形态 根:不定根 茎:匍匐茎,直立茎 多二叉分枝 叶:营养叶:类型:小型叶,无叶脉或仅具一中脉 排列 方式:螺旋状排列于茎上 孢子叶 孢子叶:无大小孢子叶之分,无叶舌 孢子囊:无大小孢子囊和孢子之分,为同形孢子 3.配子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 形态:块状 结构:精子器.精卵器.胚.假根(与它共生的)真菌,,,,,,石松孢子体,石松配子体,,,,卷柏目 1.分布: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亦有少数耐旱种类。

      如:卷柏,中华卷柏 2.孢子体: (1)根托:无叶的枝(虽似根状,但为外起源) (2)不定根:生于根托上,有分枝 (3)茎 表皮:一层细胞,无气孔 皮层: 横桥细胞:位于皮层和中柱的间隙,起连接作用 中柱:两到多个,原生中柱 多环式管状中柱 (4)叶:排成4行,鳞片状,小型叶 侧叶:左右两侧较大 中叶:位于中央,较小 (5)孢子叶穗 形态:四棱形(四方形),,,,,,小孢子囊 大孢子囊,,,小孢子囊 大孢子囊,,,伏地卷柏孢子叶穗,江南卷柏孢子叶穗,卷 柏,,特点:a:有大小孢子叶之分 大孢子叶腋内生大孢子囊 大孢子(1-4个) 小孢子叶腋内生小孢子囊 小孢子(量多,少) b:叶腋内有叶舌 可能有吸收雨水的作用 3.配子体 (1)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a:小孢子 b:小孢子的核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核 c:形成的两个细胞,小细胞为原叶细胞,不再分裂 d:大细胞经多次分裂,外面形成一层精子器壁,中间为精原细胞 f:成熟的雄配子体 精子器壁和原叶细胞解体,精原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精子1.原叶细胞 2.精子器壁 3.精子,,(2)雌配子体的发育 大孢子 有丝分裂 游离核 壁形成 (由外向内) 营养组织(含光和色素) 假根 颈卵器,,,,,,卷柏雌雄配子体极度退化,大小孢子在孢子壁内发育成配子体。

      石松目与卷柏目比较: (1)后者具大小孢子叶,大小孢子囊,大小孢子分化 (2)后者具叶舌 (3)后者配子体更退化,发育时在大小孢子壁内 所以:卷柏目比石松目更进化二)水韭亚门,,1.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沼泽和水沟淤泥地区 2.孢子体: (1)形态:类似韭菜 (2)组成:不定根 茎:粗短块状,由于具形成层,不断次生生长,茎宽 度超过长度 叶: 形态:基部宽,上部窄 排列:螺旋状紧密排列 类型:由外至内依次为 营养叶(不育叶) 大孢子叶 小孢子叶 尚未成 熟的孢子叶 尚未分化的幼叶 孢子囊:无散放孢子的结构,孢子囊腐烂后散放3.配子体 雄配子体:一个营养细胞,四个壁细胞,一个精原细胞,仅产生四个多鞭毛精子,除种子植物外具有最少的精子数目 雌配子体:与卷柏相似,区别仅在于假根突出于孢子之外 4.水韭亚门的一般特征 (1)孢子体为草本,具一定的次生生长,原生中柱 (2)叶具叶舌 (3)具大小孢子囊及大小孢子之分 (4)游动精子具多鞭毛三)松叶蕨亚门,,1.分布:热带,亚热带 2.孢子体 根:假根,生于根状茎上 茎:根状茎:与真菌共生 气生茎:多次叉状分枝;主枝上有3-5条脊气 生茎上部可进行光合作用 叶:营养叶:小型叶,鳞片状 孢子叶:二叉状,叶腋内生孢子囊 孢子囊:3室,由3个孢子囊聚合而成, 称聚合孢子囊 3.配子体 埋于地下;不规则圆筒状;无叶绿素;雌雄同体;有真菌与假根共生。

      四)楔叶亚门,犬问荆,节节草,木贼,,1.分布:阴湿环境或开旷的干燥地 2.代表植物:节节草,木贼,问荆 3.孢子体 (1)茎 :根状茎 均有节和节间分化,节间中空 气生茎 ,外面有许多棱和槽 营养枝:节上轮生许多枝 生殖枝:不分枝,枝端产生孢子叶球 (2)根:不定根,位于根状茎节部 (3)块茎:位于根状茎节部,起营养繁殖作用 (4)叶:鳞片状,叶基合生成鞘状5)孢子叶球: 形态:毛笔头状 组成:许多特化得孢子叶聚集而成,该特化孢子叶成为孢囊柄盘状体得边缘上边缘互相密接,在未成熟得孢子叶球上形成一个连续密封的表面,对孢子囊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孢子:球形,含叶绿素,同型 内壁 外壁:特化成四条螺旋状弹丝,包围孢子,共同固着于内壁上某一点,通过干湿运动,散放孢子孢子叶穗轴,孢子囊,孢子叶柄,孢子叶,,,4.配子体 发育 孢子营养好 雌配子体 孢子营养不好 雄配子体 结构 基部:垫状组织,具假根 上部:带状裂片 顶端:精子器 凹口处:颈卵器 精卵受精 幼胚 小型孢子体 形成后配子体死亡,,,,,,,,5 .三种植物区别: 问荆:茎细,有营养枝和生殖枝分化,营养枝节部轮生有许多分枝,生殖枝无分枝,顶端生孢子叶球。

      节节草:茎细,无营养枝和生殖枝分化,枝节部有分枝,顶端生孢子叶球 木贼:茎粗,分枝少或无五)真蕨亚门,现存蕨类最多的一大类植物,约1万种,我国56科,约2500种 分类: 依据:孢子囊的发育方式及孢子囊的结构 分为:厚囊蕨纲 原始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A:厚囊蕨纲,1.特点:a:孢子囊壁厚,由几层细胞 b:孢子囊源于几个原始细胞 c:孢子同型 2.代表植物 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以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为代表 根:肉质不定根,无根毛,具共生菌根 茎:较短,每年生1叶 叶:卵形,单一,有时也有2-3叶,全缘,网状叶脉 孢子囊及孢子:在叶柄腹面生出1个孢子囊穗,穗上生2行孢子囊较大,壁厚孢子多数,四面形 配子体:块状,多年生,与真菌共生,在土中生活2—3年后长出地面,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雌雄同株观音座莲 孢子体:茎:短,块状,部分埋于土中 叶:二回羽状复叶 孢子囊群:生于叶子背面近叶缘处,,B:原始薄囊蕨纲,1.特点: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仅在一侧由数个加厚壁的细胞组成盾形环带;孢子囊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但长柄由多数细胞发育而来。

      2.代表植物 :紫萁 孢子体: 根状茎:具宿存叶基 叶 :1-2回羽状复叶 孢子叶:狭长形,无叶绿素,边缘生 大量孢子囊,孢子绿色 营养叶:叶较宽C:薄囊蕨纲,1.特点: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具各式环带;孢子囊起源于一个细胞;孢子少而定数,多为同型孢子,少数为异性孢子2.代表植物:蕨,孢子体: (1)根状茎 (2)不定根 (3)叶 :2-4回羽状复叶 叶柄 叶轴:叶片的中轴 羽片:从叶轴上第一次分裂出的叶 羽轴:羽片的中轴 小羽片:羽片分裂出的小叶 小羽轴:小羽片的中轴 中脉:最末次的小羽片或裂片上的中肋,,,(4)茎横切结构: 表皮 皮层:具厚壁组织 中柱:多环式网状中柱(两环维管束之间亦有厚壁组织),,,(5)孢子囊 位置:位于叶缘或背后,常集聚成孢子囊群 结构:一层壁 纵向环带 唇细胞:在环带上2个不加厚的细胞,更适 合散放孢子配子体: 形态:心形 结构:四周1层细胞,中部为多层细胞,含叶绿素,可独立生活 颈卵器:心形凹口附近 精子器:生于假根附近 假根:固着作用,颈卵器,精子器,D薄囊蕨纲(苹目),1.生活环境:水田或池塘 2.孢子体: 根:不定根 茎:二叉状分枝,匍匐 叶:幼叶拳卷;叶柄长,可随水涨而伸长 孢子果 位置:叶柄基部 来源:孢子果壁是由孢子叶变态而成 组成:大孢子囊:一个大孢子 小孢子囊:多数小孢子 发育:胶质体吸水膨胀,将大,小孢子囊 群带出果壁外,,E.薄囊蕨纲(槐叶苹目),代表植物:槐叶苹 1.生活环境:浮生于淡水环境中 2.孢子体:根:无 茎:横卧 叶:3叶轮生;2叶似槐叶,另一叶根状,沉水。

      孢子果:位于沉水叶基部,果壁由囊群盖变态 而成 大孢子果:较小,内有少数大孢子囊 小孢子果:较大,内有多数小孢子囊,囊 内有64枚小孢子,,,,槐叶苹,,满江红: 1.叶裂为上下两瓣,上瓣漂浮水面,营光合作用;下瓣斜生水中 2.大小孢子果成对排列 3.含花青素,幼时绿色,秋冬较为红色,因此称为满江红 4.用途:作绿肥,因有鱼腥藻与其共生,可固定游离N满江红,四.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一)在植物界中的位置 1.高等的孢子植物 2.低等的维管植物 3.有胚植物(高等植物) 4.颈卵器植物 5.孢子体与配子体均可独立生活 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个大类群二)分布及种类 1.种类 世界12000多中种,我国2600种,云南1000多种 2.分布 阴湿,温暖的地区 土生,石生或附生(热带雨林中此现象很明显),,(三)孢子体 1.根:主根不发育,多为不定根(着生于根状茎上) 2.茎: (1)根状茎(多数) 气生茎 二叉状分枝:石松,松叶蕨 单轴分枝 单茎: (2)中柱类型 原生中柱 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 (3)毛和鳞片(保护) 无毛和鳞片 有毛和鳞片 有鳞片,,,,,,,3.叶 (1) 小型叶:原始;无叶柄,叶隙;叶脉不分枝。

      如:石松,松叶蕨 大型叶:进化,具多条分枝脉,有叶柄,叶隙如:真蕨 (2) 孢子叶(可育叶) 营养叶(不育叶) (3) 同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无差别 异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有差别 (4) 叶脉:由开放脉序 闭合脉序 (5)孢子囊 a:起源:叶表皮细胞发育而成 b:结构及发育类型,,,,,,厚囊:壁厚,无柄,由一群细胞发育而来 原始薄囊:壁薄,仅一层细胞,具短柄;壁由一个原始细胞发育 而来,囊柄由一群细胞发育而来 薄囊:壁薄,仅一层细胞,具长柄;由一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来 c:发育顺序 原始类型:孢子囊同时发育 稍进化类型:向基型 进化类型:不同发育期的孢子囊混杂着 d:孢子囊开裂方式 原始类型:无特化机制 进化类型:具环带 盾形 顶生 横生 斜行 纵行 e:孢子囊着生位置 原始类型:单生于叶腋,叶基或近轴面,形成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进化类型:形成孢子囊群,生于叶缘或背面 不具囊群盖 具囊群盖 生于孢子果壁内,,,,,,,,,,,,(6)孢子 a:同型孢子:石松 异型孢子:卷柏,满江红,槐叶苹 b:两面型孢子:肾型,两侧对称 四面型孢子:极面观钝三角形,3裂缝,辐射对称 孢子壁: 内:纤维素组成,柔软透明。

      外:含孢粉素,可耐酸碱和高温高压 周:最 外层,具各种纹饰或分化出四条弹丝四)配子体(原叶体) 原始类型:配子体圆柱状,辐射对称;长在地 下,无叶绿体,与真菌共生吸收 营养;寿命长;精子器含大量精 子;颈卵器具长颈及多个颈沟细胞 进化类型:配子体为有背腹之分的叶状体; 长在地上,有叶绿体,寿命短; 精子器含少量精子;颈卵器具短颈五)有性生殖器官及受精 颈卵器:较苔藓退化,颈部短,颈沟细胞少 精子器 受精离不开水 (六)生活史及其特点: 1.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退化但 两者均可独立生活 2.孢子减数分裂 3.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