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国文学史一.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051340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中世纪文学关于古日耳曼人的早期文献1) 最早关于日耳曼人的记载(拉丁文):u 恺撒(公元前100-前44)《高卢战纪》(der gallische Krieg):零星记载u 塔西佗(约56-约120)《日耳曼尼亚志》(Germania)(公元98年):关于日耳曼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经济生活、政治组织及各部落的情况;《编年史》(Annalen)中亦有记载,其中提到了日耳曼人的英雄赞歌(第二卷末尾)2) 鲁内文(Rune → ahd. runa = Geheimnis) Vgl. raunen (→ mhd. rūnen, ahd. rūnēn) : leise, mit gedämpfter und gesenkter Stimme, murmelnd etwas sagen:古日耳曼民族的共同文字(?),最早用于卜筮,后也作为福祐、装饰刻于兵器、饰物、墓碑上,只是些片段,不成完整的记载,直至7-8世纪还在运用3)哥特文:西哥特主教乌菲拉为了传播基督教,以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为楷模,结合哥特人原由文字符号,创立哥特文,翻译了《圣经》,现仅存残片哥特语于16世纪中叶在最后一块地盘克里米亚消亡德语的起源和发展属印欧 名称的由来“印欧语系”这个语言学术语出现于19世纪初叶,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而得名。

      后来德国学者又参照同一模式,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理由是,印欧语言中,最东部的阿萨姆语是一种印度语言,而最西部的冰岛语是一种日耳曼语言这个术语在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中比较通行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用“雅(利安)-欧语系”,但现代语言学最通行的术语仍然是印欧语系印欧语假说 早在16世纪,当欧洲的传教士、商人、探险者开始学习梵语后,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这一发现应归功于 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 W.琼斯爵士他提出了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上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1786年,琼斯在印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梵语跟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及古英语之间,无论是在动词词根还是在语法形式方面都显示出系统的相似点,而这种现象绝不可能是偶然的任何语文学家都不能不承认这些语言衍生自同一原始母语这种原始母语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原始印欧语(简称 PIE)原始印欧语是一种假设的原始印欧人的口头语言,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学者们只是通过对原始印欧语的若干后裔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来推断出它的某些特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印欧语系”辞条日耳曼语族 日耳曼语族 日耳曼民族约在公元前 750年聚居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以及与此邻近的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

      日耳曼诸语言的最古历史材料见于公元前 1世纪的拉丁文著作公元200年起出现的北欧铭刻,是使用24个字母的一种文字体系但是原始日耳曼语(日耳曼共同语)不象罗曼共同语那样保存着文字记录,因此只能通过历史比较法去构拟约公元前 500年前,印欧语西部语群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分化,产生了所谓原始日耳曼语(也称“条顿”语),分化的导因是某些辅音发生了系统变化,即所谓“日耳曼语音变”日耳曼诸语言就是从这个新阶段发展起来的从而使不送气清塞音p、t、k变为送气音,浊送气音bh、dh、gh变为浊塞音,浊塞音 b、d、g 变为清塞音这一现象是德国学者J.格林在比较某些印欧语词的基础上,于1822年首先发现的,因而称为“格林定律”公元前250~公元250年间,日耳曼人的部落分化为5个部分(北日耳曼人、北海日耳曼人、莱茵-魏塞日耳曼人、易北河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日耳曼语形成5个方言约学者们习惯把现代日耳曼诸语言分为3支:北支、西支和东支,其中西支包括原来的3个方言 西支包括英语、德语(在德语基础上衍生了依地语和卢森堡语)、荷兰语、弗拉芒语(也有学者认为弗拉芒语只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以及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诸语言──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和冰岛语;东支的代表是哥特语,但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消灭,因此有些学者不把东支算作日耳曼语族的一个语支。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辞条西支 继东日耳曼语之后,西日耳曼语也从共同日耳曼语中分离出来,并且演变为英语(7世纪时由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到英国)、弗里西亚语(形成于11世纪,主要使用于荷兰北部一个省)、荷兰语(以4~5世纪进入荷兰的法兰克人的方言为基础发展而成)、德语德语是6世纪前后日耳曼语言发生“高地德语音变”的产物这个音变的主要特点是塞音在词首或重复出现时变为塞擦音(在元音后变为擦音),即p→f,t→z,k→ch;例如哥特语的taihun变成了高地德语的 zehan(现代德语为zehn)荷兰语有一个变体南非荷兰语(即阿非利堪斯语)德语有一个变体依地语,为犹太人所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日耳曼语族”辞条拟构的)原始日耳曼语(日耳曼共同语,也称“条顿语”) ─→西日耳曼语─→(六世纪前后,高地德语音变:p→f,t→z,k→ch)高地德语(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 bis 1100─→中古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 1100 bis 1500─→ 近代高地德语Neuhochdeutsch seit 1500)第一节:古日耳曼、古高地德语文学德语文学的史前史u 基督化(5-8世纪)前古日耳曼人的神话(Mythen)系统Mythos: (gr. Wort, Erzählung) allg.: →Dichtung (Sage) von Göttern, Helden u. Geistern der Urzeit eines Volkes als „Verdichtung“ best. Urerlebnisse; bws. nach Aristotelos (Poetik) „Nachahmung der Handlung“ u. neben „Charakter, Rede, Absicht, Szenerie und Musik“ wichtigster, weil charakteristischer Bestandteil der Tragödie. Mit Mythos ist ursprünglich das wahre Wort, die unbedingt gültige Rede gemeint, die Rede von dem, was ist. Daher gilt Mythos hauptsächlich von den göttlichen Dingen, die keines Beweises bedürfen, sondern unmittelbar gegeben oder geoffenbart sind. Daß dasselbe Wort späterhin gerade umgekehrt das Fabelhafte, also nicht eigentlich Wahre bezeichnete, nämlichm als man anfing, die ursprünglichen, göttlichen Wahrheiten zu bezweifeln, ist wohl zu verstehen. [aus: W. F. Otto, Die Sprache des Mythos ] 另:如未作特别说明,术语解释均择自Otto F. Best: Handbuch literarischer Fachbegriffe. Definition und Beispiele. Überarb. und erw. Aufl. Frankfurt a. M.: Fischer, 1995. u 古代传说(例如民族迁移时期的英雄传说)Heldensage: auf vor- und frühgeschichtl., mündl. oder schriftl. Überlieferung beruhende, dicht. ausgestaltete Erzählung von Ereignissen u. Personen; Grundelement des Heldenliedes; durch Verknüpfung versch. H. Entstanden Sagenkreise um einen Helden. = Dietrich von Bern (ostgot.), Siegfried (burgund.), Rother (langobard.), König Arthus (kelt.) u.a. 零星记录于冰岛诗体的《埃达》(Edda) 埃达 中世纪冰岛学者所记录的神话传说,它的含义现已无从考证。

      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诗”;另有人认为它是冰岛南部学术中心奥迪的变音,可能表示“奥迪丛书”的意思流传至今的埃达有两部:一是冰岛学者布林约尔夫·斯韦恩松于1643年发现的旧埃达,或称诗体埃达,为手抄本,写作时间大概在9至13世纪之间;二是新埃达,或称散文埃达,由冰岛诗人斯诺里·斯图鲁松(1178~1241)在13世纪初期写成它是旧埃达的诠释性著作诗体埃达共收诗歌35篇,按其题材可分神话诗和英雄诗两大类,其中神话诗14篇,英雄诗21篇神话诗记录的是有关北欧神(如奥丁、托尔神)的传说,有叙事体,也有教谕体叙事体的代表作是《弗卢斯保》,它叙述世界和人类的创造、毁灭和再生由于恶魔在世界上肆虐,人和神都受到它的诱惑,和它同流合污,最后世界归于毁灭诗中还描写了女预言家看见一个美丽的世界从海中涌现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教谕诗的代表作是《豪瓦毛尔》,又名《天主之言》,天主即奥丁神他在诗中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讲述他对人生的见解,告诫人们不要以财富自傲或依赖财富他重视真诚的友谊和丰富的知识,认为智慧是人生最好的禀赋英雄诗都是短诗,歌唱古代英雄、北欧海盗时期以前的国王和战士如歌唱英雄西古尔的《西古尔祖尔·福布尼斯班尼》。

      有的诗记述了4至6世纪欧洲民族大迁移时哥特人的国王埃曼纳立克、匈奴人的国王阿梯拉以及其他北方英雄的故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 分卷“埃达”辞条 和散文体的《萨迦》 萨迦 源出德语,本义为“短故事”它是13世纪前后冰岛和挪威人用文字记载的古代居民的口头创作,包括神话和英雄传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主要叙述斯堪的纳维亚的英雄人物的战斗生活经历,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大多发生在9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中叶之间这个时期,定居冰岛的挪威人生活在氏族社会制度之下萨迦”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精神面貌,兼有人物传记、族谱和地方志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进行文字加工的艺术技巧它在故事题材和创作风格上对北欧文学的影响颇深,因而是有历史价值的文学著作  流传至今的“萨迦”不下于150种,大致可分为“史传萨迦”和“神话萨迦”两大类史传萨迦”亦称“家族萨迦”,主要作品有《定居记》和《冰岛人萨迦》前者列有 930年以前去冰岛定居的名人年表和许多关于宗教、法律、习俗的有价值的资料;后者记述自950至1130年冰岛有名望的人物的生平、成就和他们的家世家族萨迦”多为短篇,其中的杰作首推《贡劳格传》,写的是诗人贡劳格和美人海尔嘉之间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文笔简练,主题突出。

      长篇中的名著有:1.《尼雅尔传》,描绘复仇心理和法治观念之间的矛盾主人公尼雅尔是个贤德的“执法人”,但在竞尚仇杀的氏族社会里,不可能实现他的法治理想,终于被仇人烧死这部作品中有善和恶的斗争,也有阴谋和爱情的冲突结构复杂,人物性格刻划得非常鲜明,是长篇中的上乘2.《拉克斯谷人传》,描写爱情、嫉妒和仇杀,情节曲折,与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叙事诗《尼贝龙根之歌》颇有相似之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