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向学习型皇帝康熙学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4179835
  • 上传时间:2019-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8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向学习型皇帝康熙学习   每个人都在学习中成长,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生命生息,学习不止人们在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赖以生存;再通过持续进修学习不断总结提高,以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工作更顺畅,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康熙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他毕生学习,手不释卷,读书学习已成为他养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法宝阎崇年教授根据大量的史料在《康熙大帝》一书专章论述康熙的「读书之道」概括康熙读书之道的四个阶段、四种境界和四点经验很有启发,现摘录四个阶段的要点与大家分享一、少年好学----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史书记载康熙帝读书:「好学孜孜,出于天性,早夜读诵,无间寒暑,至忘寝食年十龄,益博综群书,潜心好古、背诵不遗」他回忆少年读书时说:「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二、中年苦学----打下基础,读懂扎实康熙读书已成为习惯,也感到乐趣他要求自己对每篇新书,都要念120遍,背120遍,篇篇成诵,意思融通他说:「人心至灵,出入无响,一刻不亲书册,此心未免旁骛朕在宫中,手不释卷,正为此也」三、盛年博学----博览群书,提高素养「康照帝读书、除儒家经典外,也涉猎史部的《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还遍及读道、释、医、农以及诸子百家。

      」此外,「还读医书、药书、农书、地理书、治河书等,几乎无书不读并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医学、药学、测绘、语言、音乐、绘画、人体解剖等知识」四、老年通学----回眸人生,融会贯通康熙强调:「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致约」「人君讲究学问,若不实心体认,徒应故事,讲官进讲之后,即置之度外,是务虚名,于心身何益 康熙帝后来回顾总结称:「应须早学,勿失机会朕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犹不遗忘至于二十岁以外所读经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矣然人或有幼年,遭逢坎坷,失于早学,则于盛年,尤当励志盖幼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虽学之迟者,亦犹贤乎始终不学者也!」我认为,虽然康照帝读书有其良好的优越条件,但更重要是他的学习态度正确,不务虚名,求实心体认此话对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而言,也甚有俾益所以,康熙读书四个阶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康熙帝的读书学习四阶段——少年好学,中年苦学,盛年博学,老年通学少年好学,“好”是爱好、喜好,就是说康熙帝少年非常好学中年苦学,“苦”是刻苦、艰苦的“苦”,就是说康熙帝中年的读书学习能够勤奋刻苦,按照常规,循序渐进盛年博学,“博”是博大、博览的“博”,就是说康熙帝在盛年的读书学习能够博览众取。

      老年通学,“通”是融通、贯通的“通”,就是说康熙帝晚年的读书学习能够融会贯通康熙帝强调:“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博而致约说明他读书学问,愈老愈纯,愈老愈通他不像有的帝王那样,或为附庸风雅,或徒具虚名,或自我炫耀,或自欺欺人,他体验了心灵乐趣与实用价值康熙大帝的读书,有四种境界----欣然、愤然、敬然、陶然欣然---以读书为乐,以至于苦读累得吐血;愤然---发愤读书,他深切感到:自己不懂得,怎么能定是非?敬然----有了敬心,才会好学,向智者学,向长者学陶然----读到愉悦,读到赏心,读到快乐,也读到幸福 康熙的读书之道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讲了<<康熙的读书之道>>让我受益非浅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读书,但是能坚持每天都能读书的人并不多,而康熙皇帝一生坚持读书65年,他的坚持不懈令人感动.康熙五岁开始学的是《凡训蒙》和《三字经》《百家姓》,每一段他都要念诵120遍 康熙读书的4个阶段,一.少年好学二.中年苦学,三.盛年博学,四.老年通学. 一.少年好学:他从5岁开始读书.他从5岁开始天性就好学.从小他就喜欢读书.每天都是在凌晨5点起床读书,背120遍.二.中年苦读.中年他仍然坚持不懈读书,他读四书,六经.他每次出外时候,都把书带到船上.趁着夜色还在读书.他手下的人对他说,不要太过于劳累了.可是他仍然坚持读书.三.盛年博学盛年他博学,读经,读史.讲官给他讲书,他还是要自己读一遍.他说:讲官给他讲的是一种感受,而他自己读又是一次感受.他说:史学是学习治国的智慧.增强治国的修养.四.老年通学他通达,求精.他说:书不贵多而贵精.小时侯知识少,要广泛读.中年读书多,由博到精.少年读书,重在培养兴趣.中年读书,养成习惯.老年读书,回眸人生.贵在融会贯通.康熙读书有四个境界:一是欣然境界.二是愤然境界,三是敬然境界,四是陶然境界.他小时侯读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一.欣然读书.他在5岁时候,好学不倦,夜里也读,有时读到天放亮才休息,他祖母孝庄问他:你用不着这样读书,你也不参加科举考试,可他还是坚持读书,一天都不放松.二.愤然读书愤.是心里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是愤.他认为:读书一日, 有一日的益处.在读书面前,没有贵贱之分.三.敬然境界他认为读书要敬,对书要恭敬.康熙格言有27419个字,其中"敬"字就有41个.有敬心,才能恭敬人,特别他在视察黄河时候,他放下架子,向当地老百姓请教.四.陶然境界他每天必看书.从年初到年末.从不停止.他读书读到了快乐,幸福,愉悦,修身学习,一日不间断.康熙经历了人生的四个阶段,对我们现在的人生态度起着一定的作用.他读书的四点经验:1.贵恒久,一个人读一点书并不困难,两天读一点书也不困难,难的是坚持65年读书,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借鉴的.他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至少写1000个毛笔字.临贴,即使他在年老了,得中风了,右手不能写字了,他还坚持用左手写字.他的书法很好.2.贵思悟:他说:读书后,你不认真思考.即使学了5车书也没有用.康熙对于涨潮和退潮的问题进行研究,他到涨潮的地方向当地老百姓请教.让当地人做记录,然后他又询问国外的涨潮和退潮.看<水经注>,分析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涨潮和退潮与月亮的盈亏有关.说明他善于思考.他出行时,看到鱼石,他想,为什么有鱼化石?于是他开始研究,读书,最后明白鱼化石的来源.3.贵知行,学了后,要付诸行动,往往读书的人,不注重行,而他既重知,又重行.他和制造船的人一起设计,南行时候,坐在自己设计的船上.他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起去打仗时候,士兵每天吃一顿饭,他也吃一顿饭.从来没有特殊过.4.贵著述.在编书过程中, 还要写书,著书.读书和著书的关系,好比春蚕吃桑叶,到秋天吐蚕丝一样,他写了很多书.他出的书<御制文集>176卷.诗集1147首.康熙到各处活动,都坚持写书.论集93篇,他还写了很多语录:<庭训格言>,老了以后有很多人生感悟  ,康熙皇帝建立的人生信条有246条,其中他写读书的信条就有41条.,把人生经验和制度都写了下来.有人问他: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他说:区别就在于:"志学",普通人也能成为圣人.他说:只要坚持,手不释卷,他所说的,做的,对于我们都有启迪作用.一个人是否有进步?关键是看他是否肯于学习,肯于进取?康熙在养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他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