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道教古籍整理的回顾与展望.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393763196
  • 上传时间:2023-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教古籍整理的回顾与展望关键词:[HTK]道教古籍;整理;历史;现状;未来 摘要:[HTK]文章对东晋至现代的道教古籍整理情况作了回顾,对其中的重要事件进行简要述评,并对道教古籍整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KH*3D] [BT3]1清代以前的道教古籍整理情况 [2]道教古籍,是指记录道教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清规戒律、宫观人物等各方面内容的文献,其产生的时间上限至东汉,下限至清末(1911年)整理,是指对古籍进行收集、分类、标点、校勘、刊刻、出版等 众所周知,道教产生于东汉,但因道教尊崇黄老,具有“杂而多端”的特点,在许多道教徒眼中,东汉以前包括道家、阴阳家、房中家、神仙家、医家等在内的诸多作品都可视作道教古籍但本文所说的道教古籍,仅限于与东汉道教几乎同时产生或道教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古籍按这个界定标准,现存最早的道教古籍是《太平经》 从东晋中期至南北朝,又有许多新的道教古籍出现,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道教古籍分类标准“三洞四辅十二部”也应运而生约在东晋末,随着上清、灵宝和三皇这三组道经的出现,开始出现了与之相匹配的“三洞”(洞真、洞玄、洞神)概念。

      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陆修静对道教古籍进行整理,编撰完成了《三洞经书目录》,正式把“三洞”作为道教古籍的分类标准由于“三洞”分类标准较为粗略,且只适用于上清、灵宝和三皇这三个来源的道教古籍,所以随后又出现了辅助补充“三洞”分类法的“四辅”分类法:即“太玄”(补洞真)、“太平”(补洞玄)、“太清”(补洞神)、“正一”(统辅各部),此外还有“十二部”分类法:即把“三洞”中的各洞进一步细分为十二类,这十二类的具体名称最后被定为“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三洞四辅十二部”这个的分类标准出现之后,就成了后世道教古籍分类的主要标准,从唐代至明代所编修的《道藏》基本沿用了这个标准当然,正如许多学者所言,这个标准其实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容纳唐以后新出的道教典籍,以致后来采用这个标准的《道藏》分类颇为混乱,就连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陈撄宁先生也曾批评这个标准:“体例混乱,芜杂不堪,每欲检阅一书,竟不知此书收在何部,无从寻觅”不过,由于这个标准极富道教特色,所以对于今天的道教古籍分类仍具有参考价值 从唐朝开始了《道藏》(道教古籍总集)的编修,这是道教古籍整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道藏》(其目名为《三洞琼纲》)编修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方主持编修的《道藏》,共收录道教古籍3,744卷,可惜后来毁于安史之乱《三洞琼纲》记录的3,744卷数比北周《三洞珠囊》记录的8,030卷数少了许多,这有可能是因为南北朝时的许多道教古籍到了唐朝都亡佚了,而《开元道藏》所收当时的道教古籍也不够齐全 宋、金、元时期,均出现过官方主持编修的《道藏》,但后来无一例外都被毁坏值得一提的是,唐《开元道藏》收录道教古籍均为写本,而宋代开始出现了第一部雕版印刷的木刻本《道藏》:《政和万寿道藏》宋、金、元《道藏》各收古籍约为5,000余卷至7,000余卷,可惜其中的许多古籍均未能流传于后世 明代正统年间,又一部官方主持编修的《正统道藏》完工,收录道教古籍5,305卷;明代万历年间,作为《正统道藏》续补的《万历续道藏》完工,收录道教古籍180卷《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共收道教古籍5,485卷,仍合称明代《正统道藏》,是现存唯一的官修《道藏》,对后世影响巨大 [BT3]3道教古籍整理的未来发展展望 道教古籍整理工作至今仍在继续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在将来可能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①在古籍收集方面,民间、海外以及考古工作仍可能有新的道教古籍被发现,但毕竟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以后收集到的古籍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少②在古籍标点、校勘、出版方面,因尚有许多《中华道藏》之外的道教古籍有待点校(如《藏外道书》),而点校的成果更便于数字化,所以只要条件成熟,像出版《中华道藏》这样的浩大工程仍可能再次出现③因有条件有兴趣全面阅读《中华道藏》等大型丛书的人毕竟不多,且《中华道藏》等书的点校也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所以以后道教古籍单行本的标点、校勘和出版工作仍将持续,部分成专题的道教丛书整理方兴未艾④数字化是古籍整理的普遍趋势,道教古籍整理也不例外相对于佛教《大藏经》等古籍的数字化情况而言,目前道教古籍数字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不但缺乏便于统计和研究的大型道教古籍数据库(如《道藏》数据库),就连便于检索的道教古籍电子图书都十分稀缺,这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如一些偏僻字、道符暂时难以完全数字化),更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版权单位对盗版的担心)但笔者坚信,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在不久的将来,大容量、高质量、方便检索且便于统计研究的大型道教古籍数据库终将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