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曲靖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难点突破题(详细参考解析).docx
16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人类化石B.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C.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D.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2、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
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炎帝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D.神农和伏羲3、 下列材料内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汤伐夏,国号商” ②“自羲农,至黄帝”③“夏传子、家天下” ④“周武王、始诛纣”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4、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 )A.“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宋朝的疆域最大B.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C.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D.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5、 原始农耕时代的先民们能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因是( )A.能建造房屋B.从事农业生产C.处于新石器时期D.饲养家畜6、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请说出这一学派创始人的代表作( )A.《论语》B.《春秋》C.《道德经》D.《易经》7、 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
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军人在辽东段的长城上展开防御B.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容器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D.岭南地区的秦朝人通过灵渠到达北方8、 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9、 下面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夏→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商→秦→西汉B.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夏→秦→西汉C.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D.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西汉→秦10、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下列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1、 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皇帝是A.刘备B.刘邦C.刘彻D.刘秀12、 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 )A.项羽起义B.刘邦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国人暴动13、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有①曹军不习水战②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③孙、刘结成联盟④曹操兵员羸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 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表中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AB.BC.CD.D15、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令16、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要术”是指A.果树种植的技术B.农民需要的生产技术C.加工农产品的技术D.养殖家畜的技术17、 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A.实行郡县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D.建立刺史制度18、 春秋时期,哪一现象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A.陶器制作技术的成熟B.水利工程的修建C.青铜器的改进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出现19、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
这说明他们( )A.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过着定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20、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B.福建C.广东D.台湾二、综合题21、 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二“法古无过,循礼无邪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材料二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3)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卫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2、 阅读下图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材料二:柳宋元说:“其为制,公之大者……公天下之端自泰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部即置中、尉、监材料三:(1)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三说明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写出秦朝的疆域范围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23、 “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材料三: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有哪些“汉化”措施?(两点即可,2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耕来耕地——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时间诸侯国个数西周初期800个春秋时期140个战国初期10多个——据《汉书》整理材料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现象对周王朝统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简述这些学派激烈辩论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种不同的治国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表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材料二: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道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凶残——秦朝末年的民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是谁完成了统一的伟业?(2)材料二是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实行有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秦的暴政有哪些?(4)根据上述内容,你从秦朝的兴衰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