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doc
4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一、 背景分析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整十数加整十数),交流算理;提炼算法,再练习提高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对没有积极性,大部分学生趴在课桌上感觉根本没心听课后,我询问学生,他们说:“老师,您不用讲我们都会了你会了并不代表大家都会呀?”“真的我们会算3+5=8 30+50=80在另一个班再教学时,我调整了教学安排二、 教学片断师:这节课我们举行比赛好不好?生:好师:要求:全班分成男女两组,各选七名代表一人一题,做对一题得10分,有三人说出怎么算的再得10分,算出答案和说算理加起来满分100分比比看哪一队强?教师先选出代表再出示题卡,宣布开始上面学生板演下面学生兴致高昂在加油开始汇报女生1:20+70=90,我把20看成2个十,70看成7个十,2个十加7个十是9个十也就是90师:两项各得10分(在黑板上分别记录)(女生们都很高兴,有部分女生还对同桌男生做鬼脸)女生全部做对并且算理也说的很清晰完整师:现在我们来计算女生的总分70+30等于多少分?(全班女生齐喊100分并且还鼓掌)师:先不要激动,能说出怎么算出来才能给你100分?女生抢着举手,老师指名回答女生:我把70看成7个十,30看成3个十,7个十加3个十是10个十也就是100。
全班女生再次鼓掌,教师给出100分)师:男生可要加油呀!下面请男生代表汇报男生1:80-30=50,我想80里面有8个十,减去3个十还剩下5个十就等于50下面个别男生喊“耶”)……男生4:100-60=40师:你这怎么写的是30?男生4:我刚才算错了师: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男生4:100里面有10个十减去6个十还剩4个十我算成3个十了师:大家一起摆小棒验证男生4板演摆小棒师:看来你以后做题要认真,答案错了不得分说算理得10分下面男生有些失落)要想赢就要想出计算的好方法再加附加分呀男生5:50+40=90,我想5+4=9所以50+40=90学生诧异的看着老师师:你确实厉害,为你们队挽回了10分他把几十加几十都变成了10以内的加法了变简单了,给他掌声下面有学生说我也是这样算的,有几个也跟着说)算题得10分,说出算法得20分你给大家总结了好方法谢谢你!(后面两名男生都和男生5方法一样)……三、 反思这一片断主要将新课的内容以“竞赛”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比赛题到得分统计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学生经过前一部分知识扎实的学习,或是家长的指导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这一类题,但对算理和计算方法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提出问题——操作理解算理——提炼出计算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在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计算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引领学生进行算理的探究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是一种再创造他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这一环节,我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知识由模糊变的清晰,由自己的变成共享的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课程资源新的课程改革倡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资源。
教学中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竞赛得分和学生的错题这一资源,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动手操作,交流发现,从算理到计算方法,引领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这节课教师教的轻松,适时引导;学生学的轻松,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用热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高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