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2020-2021学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双基训练金卷 语文(一)教师版-教案课件习题试卷-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13页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0-2021学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训练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2013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逸、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B.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C.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故选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C.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错误,没有论证二者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B.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D.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
题中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文中只说“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并没有说“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原文“……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D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材料―: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都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材料二: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
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感情,并使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材料三: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重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
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海所言“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摘编自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