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2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分层训练(新教材).docx
22页第一部分专题2 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专题二 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基础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合理的答案)1.(2023·深圳模拟)为探究影响酶作用的因素,进行了pH对H2O2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低温和高温都能够使酶空间结构改变失去活性B.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C.向反应体系中先加入调节pH的溶液和H2O2酶,再加入H2O2溶液D.比较各组O2的产生速率可判断H2O2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解析】 高温能够使酶空间结构改变失去活性,低温条件不会使酶失去活性,A错误;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且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B正确;反应体系中先加入调节pH的溶液和H2O2酶,使酶达到预设实验条件后,再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C正确;比较各组O2的产生速率可判断H2O2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D正确2.(2023·佛山一模)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将底物与酶混合后再调节pHB.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C.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实验组加适量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D.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和蔗糖作底物,不能用碘液检测【解析】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先分别调节底物和酶溶液的pH至设定值,再混合,A错误;蛋白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故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B错误;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实验组加适量酶液,对照组加等量无机催化剂,C错误;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和蔗糖作底物,不能用碘液检测,因为蔗糖无论是否被酶水解,用碘液检测的结果都相同,D正确。
3.(2023·辽阳模拟)某同学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加入斐林试剂后通常还应水浴加热B.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有砖红色沉淀”C.为简化实验操作,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D.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解析】 斐林试剂需要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二者都是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B正确;碘液无法判断乙、丙两组是否发生了催化反应,C错误;该同学用相同酶、不同反应物和不同酶、相同反应物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正确4.(2023·肥城市模拟)酶B是一种存在于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实验目的一:探究酶B的化学本质实验目的二:探究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酶B是细胞新合成的还是本来就存在的科研人员对萌发的玉米籽粒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可用RNA酶探究酶B的化学本质B.根据曲线Ⅱ可以判断酶B是新合成的,细胞中本来不存在C.图中曲线Ⅰ是对照组的结果,曲线Ⅱ是实验组的结果D.图中酶B的活性除了可以用麦芽糖的生成速率表示,还可以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解析】 可用RNA酶探究酶B的化学本质,A正确;比较Ⅰ、Ⅱ组实验结果,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B错误;蒸馏水处理组是对照组,即曲线Ⅰ是对照组的结果,曲线Ⅱ是实验组的结果,C正确;图中酶B的活性除了可以用麦芽糖的生成速率表示,还可以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D正确。
5.(2023·海口模拟)cAMP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环化而成,是细胞内的一种信号分子,其结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cAMP的元素组成与磷脂分子不相同B.cAMP存在于突触间隙中C.A所示物质名称为腺苷D.B所指化学键是脱水形成的【解析】 每个cAMP分子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环化而成的,因此cAMP的元素组成与磷脂分子相同,都是C、H、O、N、P,A错误;cAMP是细胞内的一种信号分子,不存在于突触间隙中,B错误;图中A所示物质名称为腺嘌呤,C错误;B所指化学键是磷酸和核糖之间脱水形成的,D正确6.(2023·泰安模拟)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B.UTP分子中特殊化学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C.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可使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解析】 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A正确;UTP分子中特殊化学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某些RN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B正确;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自细胞呼吸,即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错误;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胞吐的过程,消耗ATP,所以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D正确。
7.(2023·信阳模拟)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外,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而非糖物质又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葡萄糖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细胞中的有机物都可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为生物代谢提供能量B.脂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时,元素组成和比例均不发生改变C.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与释放的CO2量相同D.在人体细胞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能转化为甘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解析】 细胞中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为生物代谢提供能量,如核糖、脱氧核糖等,A错误;脂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时,元素组成不发生改变,但是C和H比例变小,O比例变大,B错误;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量相同,C正确;在人体细胞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能转化为甘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但赖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D错误8.(2023·广州联合考试)在弱光照条件下黄瓜叶片的颜色更浓绿研究小组提取并分离正常光照和弱光照条件下黄瓜叶片中的色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弱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是黄瓜对光的适应B.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D.滤纸条上的黄绿色条带是由叶绿素b扩散形成的【解析】 弱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是黄瓜对光的适应,A正确;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C正确;滤纸条上的黄绿色条带是由叶绿素b扩散形成的,D正确。
9.(2023·重庆模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用如下化学反应式来表示CO2+H2O(CH2O)+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在此过程中,CO2中的C被还原,H2O中的O被氧化B.光能的吸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的直接转化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产物(CH2O)是地球上有机物的主要来源D.释放出的O2有利于地球上好氧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中的C被NADPH还原,H2O中的O被氧化,A正确;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所以在类囊体薄膜上发生光能的吸收和转化,B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地球上有机物的主要来源,C正确;好氧生物的生存需要氧气,光合作用释放的O2有利于地球上好氧生物多样性的提高,D正确10.(2023·徐州模拟)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解析】 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11.(2023·绍兴模拟)如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B.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粒体中C.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D.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解析】 过程①产生的是NADPH,而过程③产生和消耗的是NADH,A错误;过程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③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过程,其中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不一定增加,因为植物还有部分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要通过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C错误;过程③中ATP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往往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往往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12.(2023·鹰潭市模拟)将等量萌发的小麦种子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观察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若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左移,则该萌发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不动,则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能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C.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则可能出现甲、乙中液滴都左移的情况D.为了使实验更严密,可以增设等量的死小麦种子,其他装置与乙相同的一组实验【解析】 若甲装置中的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消耗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无氧呼吸,而乙中液滴左移,说明密闭容器中氧气被消耗,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可以说明萌发的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甲装置中的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消耗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说明萌发的种子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乙中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消耗氧气,因而综合分析可知,萌发的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因此此时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以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B正确;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由于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在氧化分解时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即消耗的氧气量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因此,甲装置中会发生左移,乙装置中因为氧气的消耗也会左移,C正确;为了使实验更严密,可以增设等量的死小麦种子,其他装置与乙相同的一组实验,也可设置其他装置与甲相同的一组实验,D正确。
故选A二、非选择题13.(2023·海口模拟)已知2H2O2===2H2O+O2↑,催化剂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回答:(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蛋白质或RNA__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__3)若要利用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等材料用品,设计实验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的实验结果①实验思路:_实验分三支试管(组),分别加入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和F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