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docx
18页《〈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与背景 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今存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之世的中期,是战争最为频繁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思想界中,儒、墨二家各行其是,又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使人莫知所从庄子的家乡宋国是一个腐朽的君主制国家,庄子的大半生处于宋王偃时期,宋王偃是战国有名的暴君,荒.无道,残杀成性,后来齐国联合魏、楚二国攻杀了宋王偃,灭亡了宋国。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对庄子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对.的黑暗与统治者的污浊极其愤慨,往往以愤世嫉俗的心情与嬉笑怒骂的态度评论现实,抒发心声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相.(xi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恐:害怕 3.国:国都 4.三:虚指多次 5.往:前往 6.鹓.(yuān ch):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7.止:栖息 8.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9.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10.鸱.(chī):猫头鹰 11.吓(h):模仿鸱发怒的声音文中第二个"吓'用作动词 12.濠.(ho)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凤阳 13.鯈.(ti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 16 厘米,又名白鲦 14.请:请允许我 15.循:从说起 重点虚词 1.或:有的人 (或.谓惠子曰) 2.于是:在这时 (于是..惠子恐) 3.夫.(f):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夫.鹓 发于南海) 4.是:这 (是.鱼之乐也) 5.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6.全:完全,确定是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安:怎么(哪里) (汝安.知鱼乐) 8.云者:如此如此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9.既:已经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古今异义 1.止 古义:栖息 (非梧桐不止.) 今义:停止 2.于是 古义:在这时 (于是..鸱得腐鼠) 今义:因果关系 3.国 古义:国都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今义:国家 一词多义 1.之 代词,他,代惠子 (庄子往见之.) 代词,代"鹓 '这种鸟 (子知之.乎) 代词,代鸱 (鹓 过之.) 结构助词"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于 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夫鹓 发于.南海) 介词,引出动作处所,在。
(而飞于.北海) 介词,在 (于.是鸱得腐鼠) 3.吓 语气词,h,模仿发怒的声音 (仰而视之曰:"吓.!') 动词,吓唬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固 本来 (子固.非鱼也) 固然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5.安 表疑问,怎么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表疑问,哪里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6.于是 表承接,"于是' (于是..惠子恐) 在这时 (于是..鸱得腐鼠) 7. 子 古代著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 (庄子.曰) 人物代词,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8.见 看望,拜见 (庄子往见.之) 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 词类活用 相:辅佐君主的人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惠子相.梁) 重点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国中三日三夜'是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2)夫鹓 发于南海 ("于南海'是状语后置,应为"夫鹓 于南海发'。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于濠梁之上'是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 2.判断句 (1)是鱼之乐也 ("也',判断句标志 (2)子非鱼 (否定副词"非'表判断 3.省略句 (1)省略介词 惠子相梁 (动词"相'后省略介词"于',应为"相于梁' (2)省略主语 仰面视之曰:"吓!' (省略主语"鸱' 考题例析 1. ( 2021 贵州黔南中考)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B.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2. ( 2021 深圳中考)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惠子相梁》选自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C."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中"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D."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大厅'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错误的 解析:1. A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A 项中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都不是莫泊桑的作品,《巴黎圣母院》的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九三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2.B 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A 是赋予花朵儿人的动作,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C"做事的标杆'中"做事的'修饰"标杆',是偏正短语D 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所以只有 B 是正确的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记述了庄子的好友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可惠子在别人的挑拨下大动干戈搜捕庄子,于是庄子主动前来,用"鹓 '与"鸱'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则短文描写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桥上,俯看鯈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庄子肯定人能知鱼之乐,惠子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表现了庄子智辩、思维敏捷的特点 理清结构 《惠子相梁》 起因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经过庄子以鹓 的故事讽刺惠子 结果惠子明白庄子讲故事的用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故事:庄子、惠子游濠梁见水中鱼而辩论 写作特色 1.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 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2.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与惠子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3.故事富有趣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首先是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其次是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把握重点 《惠子相梁》 1.文章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文章中有两个词可以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一个是"恐',一个是"搜'。
2.文章中鹓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从文章简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鹓 是一种奇鸟,它有个性,有追求,不会因为现实而改变自己的理想 3.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在文章中主要通过比喻说理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本文更加形象生动,说理富有趣味性 4.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庄子认为鱼儿"出游从容',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经过 结果:不分胜负(表面庄子胜) 庄子:鱼快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辩论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 2.庄子为什么在文章中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种思想使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就必然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界的思想在看待万物的时候,必然打上自己情感的印记,使万物也具有了和人一样的"灵感'。
3.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