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第27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
29页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 周恩来周恩来 读史以明智读史以明智1842年《南京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第26届联大2008年八国峰会新中国成立初新中国成立初——困境抉择定方向困境抉择定方向本课知识框架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打破坚冰获转机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谋新篇与时俱进谋新篇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1 1、、基本方针:2 2、、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国际国际::两大阵营对抗,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 国内: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 千疮百孔的经济亟待恢复方针方针方针方针含义含义含义含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打破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打破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与孤立,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 :与苏联等与苏联等1717国建交国建交((1949-19501949-1950年)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1953-1955年)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1954年)年)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1955年)年)4、外交成就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1953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提出:提出:内容内容运用:运用:意义:意义:特点:特点:包容性;开放性包容性;开放性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与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开放性: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体现“五项原则开放性”的?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重要讲话,呼吁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二二. 70年代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打破坚冰获转机1.1.恢复合法席位((19711971年年1010月)月)2.2.中美关系正常((19721972年年2 2月)月)3.3.中日邦交正常((19721972年年9 9月)月)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1)背景:)背景:①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常任理事国之一②②70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③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作用大为加强④④中国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中国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上升、坚持和平外综合国力上升、坚持和平外交交((2 2)恢复:)恢复:①①1971年年10月月25日,联合国第日,联合国第26届届大会以大会以76票赞成、票赞成、35票反对、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②②1971年年11月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国总部大楼前升起③③1971年年11月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出席第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届联合国大会((3 3)意义:)意义:①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作用;③③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原因:中美双方利益的共同要求原因:中美双方利益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从美国方面看方面看从中国从中国方面看方面看①①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②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③改善美苏争霸中劣势地位改善美苏争霸中劣势地位①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②②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③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⑤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难自拔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难自拔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挑战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挑战2. 中美关系正常化意料之外,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之中国家外交政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是国家利益 ①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1971年4月)②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③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1978年12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25年没交往了啊!年没交往了啊!” ———周恩来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 毛泽东会见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3. 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对中国:(1)彻底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国际:(1)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了积极作用1 1、、基本方针:2 2、、外交政策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国际: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国内: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国内: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三三.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谋新篇与时俱进谋新篇开展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4、外交成就:加入多个国际组织政策调整:开展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政策调整:开展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平使命——2007 请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为例,探究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对立、摩擦:对立、摩擦:n n国家利益国家利益n n社会制度社会制度n n意识形态意识形态n n价值观念价值观念联系、合作:联系、合作:n n高层会晤频繁高层会晤频繁n n经贸往来密切经贸往来密切n n合作领域广泛合作领域广泛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现状n n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
中国态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历史问题:如何正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现实问题:台湾问题、靖国神社问题、 钓鱼岛问题、教科书问题、战争赔偿等 请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为例,说明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l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l 国家力量(决定性因素)l 意识形态l 国内外形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困境抉择定方向困境抉择定方向• •打破坚冰获转机打破坚冰获转机• •与时俱进谋新篇与时俱进谋新篇知识结构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等三大政策成就:和平共处四大成就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政策成就: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成就:加入多个国际组织原则性与灵活性和谐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和谐统一5050年代年代————联苏反美:外交政策联苏反美:外交政策 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外交成就外交成就6060年代年代————反苏反美:反苏反美:7070年代年代————联美遏苏:联美遏苏:8080年代年代————全方位外交:全方位外交:课后延伸 如果未来你有志于国家的外交事业,那么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和启示?请把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篇小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