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精神的论述.doc
18页关于校园精神的论述一、校园精神的定位1.什么是校园精神学校有一种精神,那我想就是大家都在做着事,这事是有意义的、积极的、向上的,给进入校园的人一种熏陶,一种动力学生都在崩发着生命的活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做着与他们年龄段相符又积极成长的事教师呢,或在帮助学生成长,或在自我提高;校长呢,在帮教师、学生以及自己一起成长外国有位学者说,学校就是一些有意思的人做着有意义的事的地方,且乐此不疲进校园的外来人被他们所感染,也想在这里和师生一起工作,创造生活,成就事业我想,这样的学校就是有着一种积极的校园精神的学校2.学校的育人价值观那么如何打造这样的校园精神?我觉得应从学校的功能定位与价值追求谈起学校承担着国家、社会的使命,培养着它们需要的人而社会又需要怎样的人?大家知道,现今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所以学校本身就不能以知识去衡量学生,以高考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虽然学校担负着继承文化发展文化的重任我个人认为,学校应以知识为媒介,以发展人为核心,以多元评价为标准,去为每一个孩子现在及未来的幸福奠基为了这样的追求,学校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创建各种社团,开展各种有益于孩子们的活动,为他们的发展搭建平台,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快乐地生活。
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充分地运用这样做既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也符合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学校不会有统一的育人标准,但我们可以培育人的良好品质,如博爱、热情、豁达、责任、民主、正直、乐观、自信、诚信、纯正等等二、校园精神的形成学校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追求是多元化由于地域文化不同,学生间会有差别;相同地域的孩子由于智商与情商开发程度不同,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情创建学校的特色,从而增强学校的核心竟争力学校有了具体愿景,最好将愿景用关健词提练出来,并体现在校训中,用校训来时时刻刻督促师生当然校训要具体而不要太抽象因为它是一所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想创建学校的特色,首先应挖掘本校的历史文化,分析学校现状的优势与不足,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价值追求1.挖掘历史精神如分析呼兰三中的历史,建校这么多年来,可以说一直在夹缝里顽强地生存(起初,生源是二类,现在是最差的;教师刚有点成熟,就调走了),也曾在八十年代辉煌过总结一下“坚忍”(在艰难困苦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应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呼兰三中的现实,生源大滑坡,很多康金的初中老师说,你们学校的老师真伟大,我说怎么这样说?他说,去你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我们学校最差的,有很多打斗不上课,都是一些没有教育价值的孩子。
当然学校今天的现实,有很多的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老师没有去等去靠,而是凭一腔热血,凭对教育的热爱,在顽强地生存,靠自己的精神去打拼,所以也可以概括出“自强”的校园精神我自上班以来已经历四任校长,有的校长给学校留下了“脚踏实地,自力更生”的精神,有的校长给我们留下了“和谐共处,无为而治”的精神,有的校长给我们留下了“注重细节,打造文化”的精神才来三个月的张宏校长却也是雷厉风行、改革创新(编提纲不撸大本子)可以说,这些校长给学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办学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如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前几天新闻闻播上海签订自主创新的科技技术超过800亿人民币,所以也可用创新、自主这样的词做为一种校园精神来凝聚大家的时代追求2.关注学生当下哈师大附中原来的校训是“为了人的发展奠基”,后改为“为人的幸福奠基”我个人的理解,这个观点(沙校长)也不完全好,只是提一个质疑,奠基就是打基础,为将来的幸福打基础,那学生现在的生活状况应怎样?有些时候,关注当下的教育更为重要我们总是给孩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告诉他现在怎么做,未来就会幸福,这或许能激起他一起的兴趣,但不会持续太长久。
所以我们课改提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让孩子为了将来的幸福在痛苦中去学习幸福应是当下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的一生,25岁前读书,60岁退休,中间35年还要找工作结婚生子,又要孝双亲,干事业,这个过程又要多少幸福而言所以我说,教孩子知识,就是要让孩子在校学习就感到快乐幸福我认为改为“为孩子的幸福而工作”或许更好,既有对现实幸福的追求,也有对未来幸福的追求我校张宏校长提出的,“为学生生存与发展奠基”,既关注孩子的现实生存,也关注了孩子将来发展因为农村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其次才是更好的生存——发展两者兼顾,让人赞成!学校有了具体的愿景,并以校训的方式体现出来,引导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就像家庭过日子有盼头一样,会有使不完的劲3.干群共同确定作为校长或领导班子,应该为学校提练出一个具体的愿景,然后组织学生、教师研讨分析,最后由领导师生一起确定如我校张宏校长提出的“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校园精神,在班子会中,有人提出“我荣校荣、我耻校耻”行不行,经过一翻激烈讨论,后来又到学校职工大会讨论,当然还有别的观点,最后确定“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校园精神,大家以这个集体精神去干事业,会更能凝心聚力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有认为是学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有发言权。
这个研讨的过程本身便是对教师及学生的良好教育学校会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老师会明确自己培育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三、校园精神的发展学校精神以校训的形式体现之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活动就尽量围绕它去开展甚至要以校本教材的课程资源方式将其夯实下来以校园精神为核心,打造教师精神、学生精神,班级精神、教研组精神以及学年组精神,从而深化校园精神1.抓好班级精神建设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所以抓好班级精神与学校精神的吻合是校园精神得以落实的关健一环2007年我做高一九班班任,在我们师生集思广益下,以“健康、求是、厚德、体验”为班训班训的意义是人人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积极进取,求真求善求美;不断加强品德休养,提高人文内涵;体验人生,快乐生活并以刚直不阿,奋发向上的白杨树为班徽,“白杨的挺拔身姿,象征着九班生机勃勃、力争向上”以一曲轻快的小调《快乐九班》为班歌,诠释了九班紧张而又活泼的班级精神风貌如果一所学校都能围绕校园精神打造出自己的班级精神,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是培育出了自己特色的学校2.抓好教师精神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正常运转主要是两条主线,一个是教学常规的运转,另一个是德育常规的运转。
两条常规的正常运转要有制度做保障做好备讲批辅考教学常规是抓好教师精神建设的重要措施教师能把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以及考试反馈这五个环节做实做精做透,我们的校园精神就能有新的发展教师把这五个环节做实做精做透,就会形成一种务实敬业好学钻研的教师精神要知道学生最受教师影响,我们的教师这样,那他的这种精神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然也会上进、务实、拼搏、钻研学风就会蔚然成风,老师有精神了,学生有精神了,学校精神自然也就有了发展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好,“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把创新做到常规就是精神我们教育者就需要脚踏实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一种极致,也就是做到了创新的程度再把创新做到常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精神当然校园精神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但从教师精神抓起,从而发展校园精神应是一种根本的方法四、校园精神的极致教育是开发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发现每个人的价值,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一个真正的为教者是幸福的,因为在育人的过程中,他能体验到育人的快乐,同时也能感到自己成长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他还能有理论有实践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退休以后,还能快乐而又科学地教育自己的下下一代。
教育是一个多么快乐而又幸福的事现实生活中,学校有一部份教师把教育当作职业,以获得生存还有一部份教师能把教育当作事业,神圣地追求我个人认为作为校长,对教育应该有宗教的情怀,像教徒一样地虔诚与传播因为教育是最神圣的,它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作为教育的领导者,应该时刻研究教育,传播教育,打造教育,这将对我们的百姓,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甚至我们人类是最大的贡献大家想想,如果学校中每个人都在关注教育,都在谈论教育,都在研究教育,那么这个学校会怎样,这个民族会怎样,我们的人类发展又会怎样所以,我认为校园精神的极致就是校园里充满着对教育的宗教情怀那么,走进校园里的人就会想和这里的人一起去追求,去上进,去生活,去体验教育的神圣我想这样的校园精神就令人神往了 2009-10-29附:我谈的校园精神可能过于理想化,但是我想,有了教育的理想,人们才可能有了追求,有了追求,才可能有精神,才可能带着现实,超越现实地奋斗。
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特有的方式在学校德育乃至学校的生存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正面导向功能它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家前进价值导向,就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使学校师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标准,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等 凝聚激励功能就是由校园文化产生的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它可增加全体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整体合力激励功能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对人心理和情感的刺激,产生向上、向前的推动力 约束规范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毕竟是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各种教育引导、约束因素相互作用其中,暗示、感染、潜移默化的内容、方式交织一处这些都会对每个个体产生作用,尤其是对其言行起到规范约束作用这就决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化辐射功能同化,是指一个人自愿接受他人的思想、观念、信念、行为,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他人相接近校园的同化功能分内、外两方面:对内,对师生员工会有潜移默化的同化功能;对外,由于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在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交流中,也有被社会同化的功能。
当然,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校园文化的对外传播扩散现象,会对社会文化产生示范和影响 校园精神是学校之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和培育校园精神,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这一实践的全过程 塑造和培育校园精神,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学生和全体教职工,把是否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要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原则爱国、奉献、立志、成才,永远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塑造和培育校园精神,关键是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我们所塑造的校园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培育的过程当前,我们既要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和文化的交流中吸取营养,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还要总结社会主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内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培育校园精神,构建校园文化 今天是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学校没有举行什么庆典活动。
近半个世纪的办学里程,引起我思考很多,但我想的最多的是:引导附中人前进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校园精神一、我对附中校园精神的认识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