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月亮的诗句——《山居秋暝》.docx
3页关于月亮的诗句——《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闻名诗人、画家,被后人称为"诗佛,官至尚书右丞,祖籍祁州(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崇信佛教,早年王维乐观入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红豆》,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殊富有神韵,经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他的诗句经常是看上去自然流畅,毫无雕饰,待细细品来愈觉其笔触凝练精到,专心良苦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也!这首《山居秋暝》选自《王右丞集》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惋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即二十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累迁至给市中,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可仕途坎坷,中年遭受挫折,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怀(《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闻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制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山居秋暝》简介 这首诗写出了清爽、幽静、恬淡、美丽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沉醉,忘记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非常憧憬这种生活也表达了崇尚舒适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留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哀痛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