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5. 色彩的调和2.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0050041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色彩的调和——同色相调和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与前面两课都是色彩基础知识课,而且也与后几册的的色彩知识有相互联系色彩知识是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侧面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类型的色彩知识本课的色彩调和也是色彩知识中重要的一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感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会同色相调和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技能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较活泼、感性,这样细致的色彩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然前提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工具要准备齐全学生只要有经过实践,就能发现从自己的笔下可以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颜色,体验创造的成就感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调和的知识,掌握同色相的调和2、通过欣赏分析色彩的调和,辨别各种色调的调和,并进行色彩调和练习3、感悟色彩的再创造,体验美术学习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色相环、水粉颜料,学生课堂练习稿两份等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重点:认识同色相,学会分析并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教学难点: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教学策略:本课内容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首先学生通过图片进行了解调和的色彩,接着教师示范如何将色彩进行调和,再开始自己创作色彩,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这是本课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开源导流讲授新课1、盘点你学过的色彩知识!简要讲解: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2、欣赏、分析法国画家莫奈的《池塘》,结合色相环,说出图片有哪些颜色?作品给人有何不同的感觉3、引入课题欣赏思考回答引发兴趣导入课题二、实践体验理解知识1、什么是色彩调和?当两个或以上的色彩搭配组合时,为了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使色彩关系组合调整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这就是色彩调和分析书中范画:底色偏浅蓝,稍亮书桌和电脑偏深蓝稍暗形成了明度变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单一色彩容易产生的单调问题,从中达到和谐的色彩效果3、同色相调和学生观看 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学习如何调色体验调色乐趣三、尝试调色实践活动教师演示同色相调和色的配色方法鼓励学生动笔自己试一试,还可以怎样调色尝试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学习如何调色 体验调色乐趣,结合调色技能,学生实践运用学生讨论、分析结合调色技能,学生实践运用四、提高实践能力,感受色彩魅力课堂练习:丝巾设计 1、根据课堂练习稿,发挥想象,运用手中的颜料调色,自己创作同色相色彩。

      2、要求作品的色彩和谐舒适 教师个别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创作利用为妈妈设计丝巾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五、巩固提升课后拓展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创作作品师生评价布置作业:预习不同色相调和学生欣赏、评价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色彩的调和一、 色彩调和的含义 明确二、 同色相调和:单一 了解三、 同色相调和的方法:明度、纯度、(冷暖) 四、 创作 运用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基础知识课,讲述色彩调和的基本知识,介绍色彩调和运用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作了知识的延伸,更加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触类旁通,建树新知识通过对一些应用色彩调和知识创作的作品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知区别与强调醒目、、突出的对比效果的另一种色彩关系,即强调柔和、协调的色彩关系,并逐步加深对这种色彩关系的理解实例分析还帮助学生了解应用色彩调和的方法的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掌握调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分析和体验色彩调和的美感,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色彩搭配的兴趣,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自己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色彩的特点及调和方法,通过合作的设计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色彩调和引起的效应及调和要素我觉得学生对于合作完成的作业都比较感兴趣,给他们感兴趣的设计主题,是对学生一种肯定,学生为此在课堂上很活跃,学起来有动力.互动的效果更好,有趣了,思维活跃了,设计出的作品更突出更有特色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的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采用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