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硕联考真题398,498解析(2000-2008).doc

302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85017492
  • 上传时间:2019-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6MB
  • / 30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律硕士历年真题解析(2000-2008)中国最大的法律硕士交流社区,目前最具人气的法硕考研站点欢迎法硕学子,中国法律硕士联盟每天都有在读学长免费答疑,更有全国各地法硕战友一起 交流学习动态,大家一起在论坛相识相知,战友情谊融融 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有权威资料(含班最新资料以及高分在读学长整理的笔记)及学校内部信息发布,各法硕招生院校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在论坛发布自己学校的信息 选择法律硕士,选择中国法律硕士联盟,共建我们法硕人的精神家园!网址:目录2000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2刑法学部分 2民法学部分 112000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24法理学部分 24宪法学部分 28法制史部分 312001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37刑法学部分 37民法学部分 472001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55法理学部分 55宪法学部分 61法制史部分 642002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70刑法学部分 70民法学部分 822002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94法理学部分 94宪法学部分 97法制史部分 1002003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107刑法学部分 107民法学部分 1182003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129法理学部分 129宪法学部分 137法制史部分 141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148刑法学部分 148民法学部分 156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165法理学部分 165宪法学部分 172法制史部分 1772005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183刑法学部分 183民法学部分 1922005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201法理学部分 201宪法学部分 210法制史部分 2142006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221刑法学部分 221民法学部分 2302006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240法理学部分 240宪法学部分 248法制史部分 2532007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基础课真题及参考答案 2602007年法硕刑法学真题 2602007年法硕民法学真题 2642007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综合课真题及参考答案 2712008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基础课真题及参考答案 2602008年法硕刑法学真题 2602008年法硕民法学真题 2642008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综合课真题及参考答案 2712000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刑法学部分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10空,每空1分,满分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

      答案】国家工作人员军人【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刑法空间效力对属人原则的规定《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空间效力原则中的属人原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普通中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的适用,限制所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超过三年有期徒刑的适用,对法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犯罪,可不予追究二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领域外犯罪的,则不论法定刑的轻重,都适用我国刑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考生注意】现在的法律硕士入学考试中,已经没有填空题题型,但历年试题中填空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刑法部分的重要内容在历年试题中,填空题一般都是考查考生对法条的准确记忆,故填空题都是法条题例如,本题就是一道法条题,较为简单类似题目,目前的考试中法条题一般量不大考生应注意的是对重点法条的准确记忆,如本条中不能将“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混淆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

      答案】免除;减轻【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中止的处罚《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犯罪行为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免其刑如果犯罪行为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则应当减轻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免除和减轻考生注意】本题同样是一道法条题考生应注意的是对法条的准确记忆3.首要分子是指在( )或者( )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答案】犯罪集团聚众犯罪【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首要分子的含义《刑法》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这一规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犯罪集团和聚众犯罪考生注意】本题同样是一道法条题,较为简单但是,考生一般容易忽略刑法总则第五章“其他规定”中重点法条的记忆,如本题的“首要分子”、第93条的“国家工作人员”、第94条的“司法工作人员”、第98条的“告诉才处理”、第99条的“以上、以下、以内”的规定4.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构成的要件之一是:偷逃应缴税额在( )元以上答案】 5万【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起刑点。

      根据《刑法》第153条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起刑点是偷逃应缴税额5万元以上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5万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 )答案】罚金;刑罚【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以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罚金和刑罚考生注意】本题也是一道法条题,较为简单考生应注意的是对法条的准确记忆6.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其主观方面表现为以( )的直接故意答案】营利为目的【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侵犯著作权罪的法定目的根据《刑法》第217条的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必须出于营利目的,故以营利为目的是侵犯著作权罪的法定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营利目的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身强力壮、有较丰厚收入的儿子,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杀人罪 )【答案】错误【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故意杀人罪与虐待罪的界限故意杀人罪与虐待罪的关键区别在于主观故意不同:前罪的犯罪故意内容为杀人,而后罪的犯罪故意内容为虐待本题所给定的案情,明显能够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为虐待而非杀人,故本案的定性应为虐待罪,不是故意杀人罪,所以题目的结论是错误的考生注意】现在的法律硕士入学考试中,已经没有判断题题型在历年试题中,判断题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刑法条文中没有相关规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中也没有明确的论述,而是需要考生根据刑法理论和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判断题重点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本题就是这样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根据自己对故意杀人罪和虐待罪犯罪构成的掌握,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再结合题目给定的案情,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法条题,即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法条的准确记忆,较为简单2.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答案】正确【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拘役刑的执行机关《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根据这一规定,本题的结论是正确的3.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错误【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理缺陷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应当型”量刑情节和“可以型”量刑情节的区别在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量刑情节中,有“应当型”量刑情节和“可以型”量刑情节的区分,即有的量刑情节,刑法的规定是应当从宽或者从重,而有的量刑情节,刑法的规定是可以从宽这表明刑法规定的这两种量刑情节的强制性的不同应当型情节是指刑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必须考虑并予以适用,据以作出相应处理的情节这种情节的特点在于法律对情节的量刑作用作了刚性规定,适用这一情节是司法机关的义务,司法人员只有根据这一情节决定适用何种程度的权力,而没有酌定决定适用不适用的自由如果不适用这一情节所作判决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可以型情节是指刑法明确规定的,允许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决定是否在量刑时予以考虑适用的情节其特点是,法律对情节的适用只是一种倾向性规定,具有一定的弹性,司法机关在是否适用上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如果司法机关在判刑时不予以考虑适用,也不违反法律这种情节,在刑法上都用“可以……”进行限定不过,既然法律明确将某种情节予以规定,就表明了立法者对这一情节量刑作用的倾向性意见,也就是通常情况下,量刑时还是应当考虑并适用的。

      因此,司法机关不能将这种可以型情节完全等同于酌定情节,在一般情况下,量刑时适用这种可以型情节也是司法机关的一种义务《刑法》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盲人犯罪的处罚,是一种可以型的量刑情节,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本题是错误的4.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答案】正确【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背叛国家罪的主体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中国公民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所以本题是正确的考生注意】现在的法硕入学考试中,已经将背叛国家罪排除出考试的范围,所以考生不必掌握背叛国家罪的相关内容5.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概括起来,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错误【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故意和过失不是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而是犯罪主观方面罪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所以本题是错误的6.张三与李四有仇某日,张三见李四前往公用的水井打水,便抢先一步在水井中下毒结果导致李四饮水后死亡。

      张三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错误【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故意杀人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以及公共安全的含义故意杀人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突出的特征是不特定性所谓不特定,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行为往往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是事先无法确定的,行为人对此既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不特定是一种客观的判断,不依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确定的侵犯对象为转移例如,本题中,张三想杀死李四,于是在公用饮水的水井中投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