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72123832
  • 上传时间:2019-01-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59.31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宏观调控,第一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性质与目标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政策 第四节 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一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力度结构 第一层次:“守夜人”职能 第二层次:宏观调控职能 第三层次:政府规制职能 第四层次:直接经营职能政府通过兴办国有企业、向社会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方式,以独立法人实体身份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从而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以此来实现政府各项经济、社会及政治目标 四个层次,反映了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力度由浅入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改革就是由深到浅的过程二、政府规制,(一)政府规制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1政府规制定义 政府规制也称政府管制或政府微观规制或政府监管(government regulation),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据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政府规制的三个构成要素,(1)政府管制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通过立法或其它形式被授予管制权,通常被称为管制者 (2)政府管制的客体是各种经济主体 通常被称为被管制者。

      (3)政府管制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各种规则(或制度) 明确规定被管制者的那些行为在管制范围之内,如何限制以及被管制者违反规则将受到的各种制裁二)政府规制的内容,1.经济性规制 指对特定产业的价格、市场进入、投资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控制它是政府对某个特定产业的纵向制约 经济管制对象为三大类: 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产业,如电力、电信、天然气、供水等管制的目的是解决该类产业所特有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冲突 潜在竞争产业,如电视、广播等产业这些产业往往涉及产权难以明确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使用问题 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且其运行存在很强外部性的产业如银行、保险等金融产业 经济性管制的主要内容有:价格管制、进入和退出管制、投资管制和质量管制2.社会性管制 是指以纠正在众多产业中同时存在的某类特定市场失灵问题为目的的管制 其管制领域主要有三大类:存在严重外部性的环境保护领域、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安全与健康领域和职业安全与健康领域 社会性管制主要包括四大类:确保健康、卫生;确保安全;防止公害、保护环境;确保教育、文化、福利 在美国,通常将社会性管制局限于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即HSE管制(Health Safety and Envionmental Regulation)。

      3.反托拉斯管制 主要目的是防止市场势力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市场效率,促进有序竞争作为传统制约市场势力的传统武器,反托拉斯管制具有相对独立性三、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政府管制(微观规制)是政府对经济主体直接监管的行为,而宏观调控是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整的行为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两者的行政主体不同 宏观调控通常由财政部分和中央银行来实施;而政府管制则由特定行政机构如英国的电力监管办公室(OFFER)、中国的电监会等调控客体不同 宏观调控影响的客体是经济总量,如政府总收支、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而政府监管的客体是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的领域实施手段不同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措施;而政府监管直接涉及某个企业、某个行业、某个市场这样的微观层面,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都可适用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性质,一、宏观调控的定义 宏观调控即宏观经济调控,是指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主要运用间接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与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宏观调控就其本质和基本内容而言,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干预和引导,它以市场机制自身的存在并充分发挥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为前提。

      宏观调控不是取代市场的功能,而是补充市场的不足 宏观调控不等于计划,更不等于计划调节二、宏观调控的性质,三、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和维护市场规则、促护和促进平等竞争等,都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需要四、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 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加,如GDP、GNP还在强调适度增长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保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反通胀也要反通缩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与政策,一、宏观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指政府根据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对未来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一种规划或具有指导意义的安排 通过国家计划,可以确立战略目标,协调宏观经济发展,维持总量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经济手段,是国家或者经济组织通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有:价格、信贷、税收、财政、利率、汇率、工资等。

      3行政手段,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行政干预和奖惩等经济以外的强制手段,直接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法律手段,是政府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和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种手段主要手段:经济立法、司法和仲裁伦理道德手段,是指通过社会舆论、宣传教育等方式,使微观主体从内心形成正当与不正当、公正与偏私等观念,从而约束自我的行为二、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除了要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等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 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1)国家预算(national budget) :是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对集中性资金进行统筹分配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国家信用:主要形式是发行国家债券(包括政府的内外公债),还包括政府对内对外的直接借款,如政府间的贷款 国家债券具有有偿性、非强制性特点。

      国家通过国债的发行和偿还的数量、发售对象和国债利率等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实现一定时期的调控目标3)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收入的一种方式 作用:调节社会总供求;调节收入分配;调节经济结构等 我国当前的税收有23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这两个所得税将在2008年1月开始合并)、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农业税(基本上已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耕地占用税、遗产税、屠宰税、筵席税、船舶吨税4)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对产品或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支出 这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其中财政补贴是国家为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财政收入无偿转移给特定的经济组织和居民的一种分配形式。

      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住房补贴等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的类型,(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 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 政策实施表现为财政收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 因此,中性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产生不具倾向性的调节作用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目标,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各国央行有不同的看待 美联储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日本央行: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维持对资本设备的适当需求 英国央行:充分就业、实际收入的合理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这是与一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相一致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依据法律规定,把吸收到的存款中存入中央银行的比率。

      (2)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将为企业贴现得到的商业票据拿到中央银行去得到贷款,叫再贴现中间的利率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央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汽车贷款首付比例;贷款期限等的强行规定 (2)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央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如房贷条件、最高限额、期限、首付比例等 (3)优惠利率:指央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所采取的鼓励措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1)双松,适用的宏观经济条件: 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 政策措施: 财政扩大支出、降低税率; 同时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市场利率,以抵消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双紧,适用的宏观经济条件: 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胀成为首要目标 政策措施: 财政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央行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调高利率,(3)紧财政松货币,适用的宏观经济条件: 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旺盛,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主要目标 政策措施: 财政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下调利率,(4)紧货币松财政,适用的宏观经济条件: 通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首要目标。

      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从紧; 同时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的实践,(1)1998—2004,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社会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开征利息税等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自身特点: 不仅包含扩张性措施(如增发国债),也包括了紧缩性措施(如增加税收),但总体上扩张的力度要大于紧缩的力度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不采取减免税措施: 首先,我国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过低,从宏观税负角度看,无减税空间 1998年,我国宏观税负为11.8%,发达国家在25-35%左右,一般认为20-25%为较合理区间. 我国宏观税负的具体情况 其次,我国现行税制结构(间接税比重偏大)制约着减税效应的发挥,对间接税的减税甚至还有向下拉动物价的作用,不利于解决通缩目标的实现 2003年我国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9.3%. 中外税收结构比较,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购买国债,货币供应适度(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个人消费信贷,支持西部大开发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