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丑杨花原文及赏析.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六丑杨花原文及赏析 《六丑·杨花》出自宋词三百首,为宋朝诗人彭元逊,其古诗全文如下: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盼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前,青门都废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 【前言】 《六丑·杨花》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咏杨花而写身世,寄托故国之思其特色在于不写杨花之形与神,而是用一些可以通过杨花产生联想的语汇营造境界,引导读者举行想象和联想下阕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末尾两句,想象别致特殊,为画龙点睛之笔 【解释】 ⑴六丑: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创自周邦彦 ⑵老大:衰弱 ⑶官道:指公家修筑的大道 ⑷回风坠:旋风吹坠 ⑸钗头微缀:钗的首端轻轻点缀 ⑹他:指柳花 ⑺解遮亭障驿: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邸 ⑻反洲曾舣:王安石有《泊船瓜洲》诗。
舣:即泊船,让船靠岸 ⑼行人:指折柳送别的离人 ⑽长秋:长秋宫,汉宫殿名,在长安城长乐宫西汉高祖刘邦在这居住,后太后在此长居住借此泛指南宋都城临安故居 ⑾城乌:城头乌鸦 ⑿愔:恬静 ⒀腻:柔腻 ⒁化:迁化 ⒂帐饮:设帐帐饮 ⒃青门:古长安城门名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寓居青门外种瓜,其瓜甚佳,以东陵瓜或青门瓜名闻遐迩 ⒄抟:揉捏成圆团 ⒅裛:沾湿此处有揩拭的意思泪:拭泪 【翻译】 暮春时仿佛东风已经衰弱,哪还有开初风华正茂的意气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江山开阔,身世飘扬如寄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只记得邻近通衢大道,短暂流连不得久居,便离家远行千里痴心地渴望叫一阵旋风吹坠大地,相逢在美人的扇底,在美人钗头轻轻缀系他家垂柳万条千缕,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邸,却不能隔断江水奔溢 曾经在瓜州渡口依舟着岸,年年等待着行人返归斜日从故宫西坠,城头乌鸦在夜间惊飞在帐庐上安然春睡,又一齐飞到湖面上流离,芳草天边遍青绿,无地存身去哪里?静静静地下着绵绵细雨、湿粘不飞的柳絮似一片春心柔腻杨花将要消亡化去,无法赴丰乐楼前的饯别宴席,无法去青门外邵平种瓜的园地。
何人怜念,它流落无依,生命无几,一点点抟成了如雪似绵的松润圆球,为君浸透了悲伤泪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移情杨花,赋予它人性,借花之飘扬写自己流离失所的悲哀 上阕写自己飘扬四海,无处寄身的亡国之叹,“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起笔写东风无力,失去当时活力,哀情流露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杨花此时本是柔情万种的,然而眼中看到却终须飘扬比较的反差反映了眼中皆悲色,反映出心境的悲凉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盼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词人借杨花之口回忆起当年“临官道”的无忧生活然而这种都城之内的逸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国家就灭亡了,触景生情,以欢喜之物衬托出内心的无限凄怆又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无根的蓬团,然而照旧渴望“扇底相逢,钗头微缀”,对偶的修辞突出了它梦想能重回都城,重温那轻歌曼舞的喜悦时光,此时又笔锋一转,“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这几句写杨柳万千枝条能够遮盖亭台驿站,却不能隔断滔滔江水表达了词人的思归之情正似这滔滔江水,不成遏止 下阕写词人浪迹萍踪、前途灰暗的慨叹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
词人高明的利用借杨花之口说明自己曾在扬州客居,“等行人岁岁”那么用叠字突出了旅居时间之长和内心哀伤,渴望着春风将它带回京城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将细雨、柳絮、杨花三种意向结合在一起,衬托内心的消沉和对故土的挂念,“点点抟作、雪绵松润”,将生命比作雪球,将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进一步升华了词人的哀怨和悲伤整句词写得特别悲哀,词人将亡国之痛、羁旅之愁,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对前途的绝望,借杨花的遇到娓娓道出,哀怨缠绵,特别感伤 该词深婉含蓄,运用象征手法,构思立意均模仿苏轼《水龙咏》“咏杨花”一词,但笔力稍逊,词意也较晦涩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