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值及休止符.docx
6页音符时值,也称为音符值或音值,在乐谱中用来表达各音符之间的相对持续时间一个完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等于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十六个十六分音符,三十二个三十二分音符这只是音符时值的比例在音乐作品中,只有加上拍号,我 们才知道是以什么音符为一拍现在以÷拍为例(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 4有两个四分音符的时值) 例1 乐理教科书告诉我们: “V”就是一拍它使我们明白do是第一拍的前半拍,re是后半拍;mi是第二拍的前半拍,fa是后半拍 ( 一) 全音符 这个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时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为准依次分为两半 (二) 二分音符 这个长着身子(学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它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 (三) 四分音符 这个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四)八分音符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还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 (五)十六分音符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着两条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还要小一半。
它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 (六)三十二分音符 这个有着三个尾巴的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 (七)六十四分音符长着四个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纽姆记谱法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能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开始出现于欧洲的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这里要 额外提到的是,欧洲音乐的发展,宗教起到了很大的贡献基督教的宗教音乐在中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圣洁的音乐可以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同时也能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和祈求当时的宗教活动一般都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宗教音乐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我在维也纳演出时,曾经拜访过当地的圣斯蒂芬大教堂,正赶上里面在进行宗教仪式,其中就有圣歌咏唱,声音极为纯净,确实有天堂般的感受中世纪的圣咏是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而纽姆谱的特点正是可以记载音高但是不记节奏,很适合当时的教堂音乐使用 到了13世纪时,圣咏有时会以节奏调式(英语:rhythmic mode)来表现,这类音乐已经出现多个不同节奏的声部,不过仍然没有像现代音符一样,以音符的形状来表达音符时值。
大约在 1250年,科隆的佛朗哥(英语:Franco of Cologne;一名教士)发明了有量记谱法,利用不同的音符来表达持续时间的变化,在他的方法中,各种音符时值之间的关系是不固定的,通常是3:1而且在13世纪时期,3:1是最主流的比例 1320年,法国人菲利普·德·维特里(Philippe de Vitry)在著作《新艺术》(Ars nova)中,定下了2:1的比例,并且使之与3:1比例拥有同等地位 随着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原始的纽姆记谱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纽姆记谱法逐渐由一根线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这也是后来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到了13世纪,终于有人在4根线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根线,这样五条线才算是真正具备这种记谱法也就是五线谱的前身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科隆的一个传教士所发明这是一种用音符、休止符和其他符号严格规定音的长短的记谱法,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以黑色涂成,被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大概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17世纪已经逐步完善并得到普遍使用,18世纪开始定型并沿用至今。
五线谱吸收综合了欧洲历史上多种记谱法的精华,是一种经过了千年的漫长时间发展起来的,汇集了一千多年来诸多音乐家才智的记谱法 五线谱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大概在明朝中后期就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进入中国最早的关于五线谱的详细记载则是清代的《律吕正义》续编,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律吕正义》以我国清代时编撰的以乐律学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百科全书著作此书在康熙至乾隆时期由宫廷敕撰,分上、下、续编,后又增加了后编五线谱的相关内容能出现在这样一部由皇家主持编撰的典籍中,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五线谱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后来随着西方音乐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五线谱在中国的普及面也越来越广 目前,五线谱已经成为音乐界通用的记谱法无论是中国还是法国,无论是巴西还是俄罗斯,大量音乐文献都是用五线谱记录、出版、传播所以即使是业余爱好者,也应该适当学习一些五线谱的使用知识 音符时值并不是表示一个音符的绝对时间长度,而是用来使人了解它与其他音符之间的相对时间长度在下表中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都是下一个音符的两倍长度怎么认识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
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 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又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也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 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又名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又名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 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变音记号 调号 临时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 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 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 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一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一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预先记写清楚,并将最后一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只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便可以了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升号变降号或降号变升号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原来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直接放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一个声部有效为了提醒废除前面所用的临时记号,有时在小节线后面加上另外的临时记号。
[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因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等音 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上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而bA和#G只 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连谱号] 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 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 [花括线] 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直括线]为合奏、合唱、乐队记谱用在总谱中用直括线来连接同为乐器,把它们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乐器组有时在直括线之外还加上辅助括线(花的或直的)来连接同种乐器在总谱中,独唱独奏声部如果只包括一两行五线谱的话,左边只画一条起线,而不加括线 [加线] 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做加线,在五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加间]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音符休止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 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与音乐的构思、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了、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关于记谱问题,情况异常复杂 这里只能将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的基本规则叙述如下: 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 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头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 用音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而又分布在第三线的上下时,则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许多音符组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这时符干的方向仍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两条以上的符杠要平行。
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单符干记谱节奏不同时,则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用双符干记二声部乐曲时,高声部符干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其原则不变 符干的长度一般应保持八度音程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头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四线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二线音符如果带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许多音符用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符干长度多半长短不一,这时要使符杠与最近符头的距离至少距离八度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由于谱面狭窄至少距离八度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由于谱面狭窄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规则时,适当缩短或伸长符干长度是完全可以的 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上 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中,永远记在第三线上,或靠近第三线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在双符干记谱中,各声部共同休止时,休止符的记法与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五线谱之外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线。
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省略记号 为了读谱和写谱的方便简化,可以应用各种省略记号,下面的都是省略号移动八度记号 用8--∣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范围以内的音移高八度;用8--∣记在五线谱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