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延河大桥.doc
2页延安延河大桥 延安延河大桥,位于延安城东,横跨延河,连接延安城与东关街该大桥由周楫主持设计,1959年5月建成通车为一座空腹式石拱桥,3孔,每孔跨径30米,大桥全长115米,高13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附设人行道每孔拱上有6个跨径各为2.5米的圆拱形小桥孔,一方面便于排泄洪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桥体本身的重量和压力桥下部为重力式墩台,上承石拱 延河大桥仿照赵州桥而建,设计合理,施工精细,雄伟壮观工程质量亦十分坚固迄今仍为延安城内重要交通要道延河大桥建成后,与延安宝塔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革命圣地延安重要标志与象征 要说延河桥,就必须先说说延安 延安,是一座建于隋代的古城,群山环绕,一水流过,宝塔山上耸立着高44米的八角九级砖体玲珑古塔,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庄严雄伟的古城;延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 经过艰难曲折、历经千山万水的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了延安在1937年到1947年间是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这里培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日战争期间许多热血青年为了抗日救亡,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经过革命的洗礼又走向抗日的前线;在解放战争开始后,更有许多干部和战士奔向解放的战场。
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延河上却没有一座桥,两岸来往十分不便在枯水时节人们尚可涉水过河,涨水时就会十分困难和危险,当时即使是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一些重要活动也会受到影响1945年10月11日,许多人出于对领袖的热爱和敬仰,他们高唱着《东方红》,涉水奔向延安飞机场,去迎接赴重庆谈判归来的毛泽东主席 宝塔山下的延河桥,是一座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敞肩式拱桥建筑传统技艺的石拱桥,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全桥总长123米,3孔净跨各30米,主拱采用立墙空腹拱的形式,即在每个大跨上设有6个小拱,桥身轻秀,承载力强在建桥过程中延安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根据延河不需要通航,河床上又是砂质土壤的特点,采用土牛拱胎的施工方法,即在河床上用土堆成拱形,作为砌筑拱圈的胎模,这就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延河大桥建成后,其建筑艺术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资深的桥梁文化研究专家王展意著文赞扬说:延河大桥选址得当,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工艺精湛,与附近的青山绿水、宝塔古城,联芳济美,相映成趣宝塔山和延河桥,相谐相辉,已经是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城市的标志,更是摄影、绘画的重要景点此后,在延安的延河上建起了多座现代化的大桥,铁路、公路通达顺畅,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中外游客提供了方便条件。
延河大桥在修建好之后声称最多只可使用50年,如今过去将近60年,经历了特大洪水98年发大水,洪水没过桥上如今却依旧屹立在延河畔,方便着两岸的交通 如今,在延河的河床上砌上了石块,岸上筑起了水泥护栏和灯柱,柱上是乳白色的圆形电灯,入夜后两岸成为了一条明亮的灯线在雄伟的宝塔上与壮观的延河大桥上灯饰斑斓,几乎为辉煌的透明体,相互映照之下格外瑰丽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