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俗语.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元宵节俗语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下面是我整理的元宵节俗语 元宵节的俗语3篇,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俗语 元宵节的俗语3篇 元宵节俗语 元宵节的俗语1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俗语 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一年一度元宵明 十五夜抱大猪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红火 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歇后语: 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比喻分外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茶壶里煮元宵满腹心事(食)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肉锅里煮元宵浑蛋 元宵掉进锅里说你是混蛋你心里更觉甜 元宵滚进锅里混蛋一个 正月初一捧元宵都是好 【延迟阅读】 2022年元宵对联大全 上联:明月一轮,天开清淑 下联:春灯万盏,人乐太平 横批:火树银花 上联:美好前景,春色美好 下联:火红年头,华灯火红 横批:心上春意 上联:灯火良宵,鱼龙百戏 下联:琉璃世界,锦绣三春 横批:树梢银花 上联:灯火万家,良宵美景 下联:笙歌一曲,盛世元音 横批:金吾不禁 上联:远景近景,良宵美景 下联: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横批:玉漏莫催 上联:万点春灯,银花有色 下联: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上联:玉宇无尘,碧波万顷 下联:银光有焰,喜气盈庭 上联:复旦重赓,已被薰风之化 下联:分阳怅然,何须秉烛而游 上联: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 下联: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上联:放出花灯,天上银河失色 下联:听来箫鼓,人间茅屋生春 上联: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 下联: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上联: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 下联:花树并茂,贺合以同春来 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上联:太白清狂,好对金樽邀月饮 下联:更生勤读,自有藜杖照书来 上联:华灯璀璨逢盛世 下联:锣鼓铿锵颂丰年 上联:一团拥宝炬 下联:千点灿银星 上联:匝地楼台春富贵 下联:喧天歌舞夜风流 横批:星桥铁锁 上联:轮影暂移花树下 下联:镜光如挂玉楼头 上联:天上冰轮满 下联:人间玉漏迟 上联:明月皎皎千门秀 下联:华灯盏盏万户春 上联:灯火交辉元夜里 下联:笙歌蜂拥月明中 上联:九陌连灯影 下联:千门庆月华 上联:灯同月色连天照 下联:花怯春寒傍月开 上联:万家元宵夜 下联:一街太平歌 上联:火树祥光丽 下联:星桥宝炬红 上联:寒笳送走人间腊 下联:晓角吹回雪里春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笙歌万户春 上联:元夕万家宴 下联:宵月千里明 上联:笙歌声拂长春地 下联:星月光映不夜天 上联:火树银花合 下联:星桥铁索开 上联:淑气鸿喜家家乐 下联:彩灯春花四处新 上联:街头灯影逐花影 下联:村中梅香伴酒香 上联:花市千门雪 下联:灯衢万里春 上联:赏月极乐繁华地 下联:秉灯同游不夜天 上联:晴空一镜悬明月 下联:夜市千灯照碧云 上联:灯楼灿明月 下联:火树暖春风 上联:青阳调玉烛 下联:华月送清歌 上联:溶溶月色连灯市 下联:霭霭春色满夜城 上联:明月千门雪 下联:银灯万树花 上联:蜃楼海市落星雨 下联:火树银花不夜天 上联:兔魂连银海 下联:鳌山接紫微 上联:碧树银台万种色 下联:野花啼鸟一般春 上联:万户鼓吹 下联:银光有焰 上联:火树银花家家晓 下联:淑气鸿禧四处春 上联:放手擎明月 下联:开心乐元宵 上联:舞凤飞龙成夜市 下联:踏歌击鼓助春声 上联:春阳调玉烛 下联:华月送清歌 上联:夺目宏图灯映月 下联:动人春色画中诗 上联:银花开火树 下联:铁锁启金桥 上联:万点春灯,银花有色 下联: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上联:笙歌归院落 下联:灯火接楼台 上联:玉宇无尘,碧波万顷 下联:银光有焰,喜气盈庭 上联:锦城灯接彩 下联:花市月含华 上联:灯火良宵,鱼龙百戏 下联:琉璃世界,锦绣三春 上联:一曲笙歌春似海 下联:千门灯火夜如年 上联:明月一轮,天开清淑 下联:春灯万盏,人乐太平 上联:一帘春色门垂柳 下联:万斛珠光地涌莲 上联:美好前景,春色美好 下联:火红年头,华灯火红 上联:三五星桥连月阙 下联:万千灯火彻天衢 上联: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 下联: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上联:五夜通明 下联:天开美景 上联:光腾月殿流蟾魄 下联:花灿星桥吐凤文 元宵节俗语 元宵节的俗语2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西汉汉文帝(前179--前157年)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西汉汉武帝(前140--前135年)时,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西汉前104年司马迁建议创造"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汉明帝(58--75年)时,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元宵节正值农产品收获之后、农闲时段、春节末期宏大农人办灯展、猜灯谜、舞龙耍狮、踩高跷、敲鼓扭秧歌,等等,同时,还流传着一些有关正月十五的俗语 "过大年,老少欢,好吃又好玩,一向乐到正月半'是说,过年喜悦,乐到正月十五,就该终止了正月十五过后,应当打定春耕了 "元宵走一走,病灾远远溜'说的是,元宵节有一信仰性活动: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到郊外去,或走墙边,或过桥,或渡危,直到夜半归目的是驱病除灾认为"走一走'能够祛病延年此活动俗称"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等等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说,假设上年八月十五"云遮月'(即阴天),预兆来年的正月十五"雪打灯'(即下雪)"云遮月'和"雪打灯',都是预兆风调雨顺,有好的年景。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啦'是指责一些人办事拖延的歇后语 "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是天气谚语说的是,农历的十五下雨、下雪没有多大关系,假设农历的十六日下雨、下雪,将会有10天、半个月的连续阴雨天 "正月十五日要看好灯'是封建迷信行为说的是,正月十五日是"灯节',新媳妇结婚3年内,忌"看乱灯':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新媳妇,在娘家过,就每年都在娘家;在婆家过,就每年都在婆家,结婚3年内不能乱,不能有时在娘家、有时在婆家有"看错灯,死公公;看错火,死婆婆'之说 元宵节俗语 元宵节的俗语3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进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进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招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绚烂,极为宏伟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致都好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进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那么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依旧宏伟日期缩短为五天,一向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梦想"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