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一项元分析.docx
19页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一项元分析廖毅钱玉莲张薇摘要:主要采用元分析技术,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 有效性进行探讨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获得19项研究和42个独立 效应量,共包含4894名被试元分析说明,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具有较大积极效应,并且其亚类型(文声、文图、声图与文图 声)所产生的成效各有不同,其中,文图声三模态的成效最高同时, 学习内容、测试时间可以调节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效 在采用多模魅模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尤其要重视文图声三模态的 积极影响,并应给予语音、长期时效更多的关注关键词:多模态模式;亚类型;对外汉语教学;元分析一、引言多模态(multi-modality)模式是指人类综合利用多种感官(如 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进行互动的方式口] (P33-58)O它已广泛 运用于国内外语言教学活动中,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大量 研究说明,多模态教学模式对语言习得成效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在 对外汉语领域,几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所有类型都与对外汉语的教学 效果存在密切联系[2] (P180-184)o尽管如此,在探讨不同的多模态 形式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性的关系上,研究结论却不尽相同国内已有研究者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 梳理[7] (P45-59),不过,对于多模态模式的不同成分和功能在对外三、研究结果(一)异质性检验我们对多模态模式亚类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二)发表偏差检验首先,我们通过漏斗图(funnelplot),从图形感观的角度来检 验元分析的偏差情况。
具体如图1所示:(三)多模态模式及亚类型分析元分析研究说明,在95%置信区间内,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平均效应量为1.23 (95%CI0. 54—1.92)o同时,多模态模式亚类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平均效应量,按照大小顺序 依次是:文图声三模态3. 77 (95%CI2. 48—5. 06)、文图双模态0.95(95%CI0. 26—1.64),文声双模态 0. 58 (95%CI-0. 57—1. 73).声图 双模态0. 25(95%CI-1. 25—1. 55),且亚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01) 具体如表4所示(见右栏):(四)调节效应检验从表4可知,不仅各亚类型的效应量与总效应量四、讨论以往研究已经证明了多模态模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存在 密切联系,但关于多模态模式亚类型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性的关系研 究相对较少,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通过元分析技 术,来整合归纳各类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以探讨多模态模式亚类型之于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从而全面 了解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类型一)多模态模式及亚类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说明,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 平均效应量为1.23,这说明多模态模式之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具有正向积极影响。
根据Cohen等提出的效应值大小标准,当效应值 小于0.2时,为小效应量;当效应值介于0.2和0.8之间时,为中等 效应量;当效应值大于0. 8时,为大效应量[36]由此可见,多模态 模式之于对外汉语教学有较大程度的积极影响换言之,多模态模式 能够有效地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该结论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 说明两者之间呈现剂量一反响关系本研究发现,文图声三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为有效,相 对于文图双模态、文声双模态和声图双模态而言,它能够表现出更好 的成效该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多媒体认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 效应近些年来,多项研究均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增加模态 数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最有效方式Xu等的研究发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认知学习过程中,相较于文声双模态,文 图声三模态在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性上表现更为出色[19] (P423-444)王祖嫖的研究说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学模 态的增加,不但使得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得以开展,而且能够激发教师 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和创造力,在活跃课堂气氛、保障教学内容完成的 同时,能充分调节学生的情绪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37] (P124-129)O相较于使用较少模态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数量更多 模态的加入,可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如基于电子卡片的三模态模式在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就显著高于基于传统纸质卡片的两模 态模式的有效性,并且两者之间在有效性上的显著差异,不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改变[23] (P1175-1195)o可见,随着获得信息途径数量 的增加,学习者更易通过形成绵密的知识网络来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从而获得比数量较少的教学模态更大的收益[38]。
本研究还发现,在文图双模态、文声双模态和声图双模态这三类 双模态教学模式中,文图双模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为有效,文声双 模态的有效性次之,而声图双模态的有效性最低上述研究结果有助 于厘清早期研究的相关争论以往有实证研究发现,使用多感知通道 的声图双模态(视觉+听觉)比仅使用单感知通道的文图双模态(视 觉),对语言习得更为有效[39] (P311-317)o这类研究结论支持了之 前学者们所提出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增加感知通道来提升学习成效的 双通道编码理论[24] (P149-210)o也有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在同 样是双模态的前提下,语言习得内容更具结构化优势的文图双模态的 成效,要高于学习内容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其他双模态教学模式[40] (P1213)O支持这类研究结论的双加工机制理论认为,结构化的知识 内容组织方式,更有利于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归纳与 演绎能力的学习者习得成效的提升[28] (P223-241)由于对外汉语 学习者大多是具有一定逻辑、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年龄较 大的学生,同时,在文图、文声和声图这三类双模态模式中,学习内 容结构化程度次第降低因此,由本研究分析可知,在具有相同数量 的教学模态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上起到更为重要作用的是学 习内容的结构化情况。
总之,笔者探讨不同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的有效性,强调的不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某种单独形式,而是通 过比拟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差异,来更好地阐述各类多模 态模式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性的潜在路径二)多模态模式亚类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学习内容、测试时间等影响因素视为调节变量,探讨它们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性的影响1 .学习内容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各类学习内容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 效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影响其中,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澳语 教学中的有效性,依音、义、形三类学习内容而逐次降低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习得成效的相关研究显示,对学习者而言,汉语的形、义、 音三个方面的难度依次增加我们的结论与此颇为一致下面,着重 从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系统(Logographicwritingsystem)的特性这一 角度,来探究学习内容难度差异的原因众所周知,作为汉语最基本 元素的汉字同时蕴含形、音、义多重信息,相较于以英语为代表的拼 音书写系统(alphabeticwritingsystem)中字形与字音的较高关联 度,在汉字系统中,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
一些研究者发 现,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成年人而言,字形最容易习 得,其次为字义,而汉字的字音那么是汉语习得中最难的局部[41] (P471-480)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成年学习者在对外汉 语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对汉字的视觉形态建立一定程度的感知,而后 再以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高关联性为基础,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形成 具有紧密逻辑联系的字形一字义结构化记忆,并由此获得对字义的学 习;而相对独立的汉字语音,那么由于无法获得与字形一字义相类似强 度的链接,所以成为在汉语识读内容中最为困难的一环不过,关于 汉语识读内容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性的调节作用机制, 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识读内容的测量,多局 限于汉字字符的习得,因此,在进行识读内容的影响效应分析时受到 了 一定的限制2 .测试时间的影响测试时间也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产生了一 定影响其中,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刚刚结束就马上进行的即时后测 所录得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效果,比在教学活动结束一段时间的延时后 测中所录得的教学效果更好,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该现象符 合在二/外语学习者中具有普遍性的信息留存与消退记忆规律[42] (P59-60)。
该研究结果说明,学习者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所获取的 语言知识,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局部遗忘由此可见,一方面, 要获得更长期的对外汉语习得记忆效果,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还需 反复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即时后测结果与延时后测结果 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那么证实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 效的持久性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结论皆来自于较小的样本,仍有待 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采用元分析技术,对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具有积极效应,尤其是该效应会随着模态数量的增加而变大同时, 学习内容、测试时间也能够影响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 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仍存在着一些缺乏之处第一,本研究引 入元分析的大局部文献,都没有报告多模态模式的一些相关因素信息, 如多模态模式的频率、时间、权重、强度等,因此,无法进行相关分 析第二,本研究中不同潜在调节变量的样本较少且分配不均衡,这 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第三,本研究没有考虑到多模态 模式测量工具、语言产出等调节因素,这些变量可能会对多模态模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说,元分析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第一,在 多模态模式中,模态数量的增加能够使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得以显著 提高,今后应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模式的其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效 用情况第二,今后的研究应该包括更加丰富的样本群体,如儿童和 老年群体;同时,应进一步探讨其他潜在影响变量,如多模态教学模 式中各模态的次序、各模态持续的时间以及各模态之间的相对强度,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归纳多模态模式在对外汉语中有效性的影响条件 第三,局部研究成果可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实施通过以上 举措,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多模态教学模式,最 大限度地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成效参考文献:[l]Baills, F., Su a rez-Gonz a lez, N. , Gonz a lez-Fuente,S.Prieto,P. Observingandproducingpitchgesturesfacilitatesthelearningo fmandarinChinesetonesandwords[J]. 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 uisition, 2022, (1).[2]章广硕.多模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22, (6).[3]Chen , D. , Li , Z. Wang , T. Exp1orationandpractice : Acompetitionbasedprojectpracticeteachingmode[J]. Mechatronic s, 2022, (2).[4]Shen , H. H.Levelofcognitiveprocessing :Effectsoncharacterlearningamongnon-nativelearnersofChinesea saforeign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