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文化厅李玉英.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江西省文化厅李玉英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有限中争取无限,就是把个人和集体融为一体,把追求和事业融为一体〞这是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玉英常说的一句话 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至今已20多年的她,将自己的人生追求溶化在工作岗位上 在十分岁月中度过的青春年华 李玉英出生在部队,因而她对家乡的概念很是模糊,父亲是宁夏人,母亲是山东人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军人的父亲随华东野战军一向打到福建,李玉英就是出生在福建泉州生于部队,长大在部队,让她感觉自己是“四海为家〞可能正由于如此,她的性格里才集合了宁夏人的执着,山东人的爽直以及福建人的聪慧与细腻 李玉英勤奋努力学习,在学校里成绩一向顶尖李玉英在福建考上了福州一中,这个学校是当时全国的重点中学,它的学生95%都能上清华和北大 但是李玉英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年轻的李玉英既没能成为妈妈那样的医生,也没能按父亲的期待上清华或北大,她跟别的青年一样去上山下乡了。
于是,在1969年咋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在福建闽北大山区的水稻地里,弯腰插秧的人群里变多了一个瘦弱的身影 在农村下地插秧的生活很苦,但李玉英仍旧保持着看书的爱好,白天不管多么疲惫,夜晚都要看书知识武装人的头脑,李玉英对当时的情势有了自己的想法:假如这么多年轻人都不学习文化,将来他们用什么来报效祖国?谁搞技术,谁去航天? 在闽北山区漆黑的夜里,年轻的李玉英开始思考文化与社会发展这个沉重的课题 1970年,李玉英又离开农村去九江的纺织厂当了一名纺织工人这段时光是李玉英最难忘的每当说起来,工厂车间里那些被梭子连起来的千万根经线纬线就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梭子织布经常出现故障,一出现故障便是梭子把几百根的经线都打断那些经线就跟普通缝衣服的线一样细,一旦断掉就需要工人一根根接起来李玉英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帮接工 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也正是在这份工作中,她体会到了更多感动 农民的良善、工人的无私,都在年轻的李玉英心里印下了深刻的烙印,鞭策着她在日后的工作中敢于勇往直前 李玉英在工厂一待就是7年,在这7年里,她继续学习和思考着:对一个人、一个国家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平日的积淀,1977年恢复高考时李玉英没用任何准备就顺利考上了当时的江西大学。
大学的学习使她多年来思考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文化一辈子不读书,就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没读过大学的人,永远是仰首看世界的而一个把握了文化知识的人,就可以用平视甚至是俯视的眼光来看世界,可以把握得更宏观更确切,生活的天地更广阔〞 “一个民族假如不重视它的文化,即使有再强大的经济,也很简单一夜之间垮掉〞 读大学时,李玉英就是活跃在文化艺术舞台上的一分子,30年后她仍旧能回忆起当时的大量细节1982年,李玉英大学毕业由于学习成绩好,她被分派到江西省委宣传部 20多年来,她对文化的认识随着工作实践的增长而渐渐深刻好多人把文化看得很简单,以为文化就是演演戏,唱唱歌,这种理解太浅表了其实文化真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灵魂文化在社会中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各个层面文化给予人的,可能是毒品,也可能是钙片、维生素c我们务必把文化与社会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文化与人结合在一起要以‘文’‘化’人,用好的文化培养人一个民族假如不重视它的文化,即使有再强大的经济,也很简单一夜之间垮掉〞 2022年,江西省委决定让李玉英到省文化厅工作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在心里斗争了很久由于文艺界的特别性使其管理难度更大,而且“文化工作对比繁杂,管理层面好多,工作过程对比繁杂,要处理好这么方方面面的关系很困难。
一些人对文化的理解是偏颇的,一个问题要经过好多方面的周旋,还未必能得到落实〞 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是李玉英的性格李玉英性格的形成与父亲的熏陶有很大关系多少年后李玉英谈到自己的父亲,依旧是带了大量崇拜他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的最英勇的一员战将,身上有9处大伤,加入过好多有名的大战役妈妈生我的时候父亲还在外面缴匪〞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暗暗告诫自己:“接过了重担,就不但要把它挑起来,而且要稳当地走好〞 做好文化工作,就是要主每个公民平等地享受文化发展的阳光 李玉英已经当了8个年头的文化厅长,工作的辛苦是意料之中人生的甜酸苦辣在这两千多个时日里尝了个全面到文化厅后,就等于当了管家婆,几千号人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你都得管;过去的事、今天的事、乃至将来的事,你都得问;省里的部署、部里的要求、基层的希望,你都得落实我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往过院,2022年第一次由于腰疼得直不起来,住进了医院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人们用‘累弯了腰’来形容疲乏的程度〞 几年来,李玉英和文化厅的工们一道,在困难中拼搏,在创新中前行路一步一步走,困难一个一个解决 体制不理顺,产业不发展,文化工作就难做党的十六大以来,李玉英带领江西省文化厅党组为实现江西文化又好又快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事业机制体制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
省直文化单位有的在困难中“背水一战〞,主动实现“零工资制〞,把业绩与工资挂钩,主动向市场要效益,在市场中求发展;有的走出文化的小圈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摸索与社会共同办文化的新路子,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电影、网络文化、音像、演出、歌舞消遣等门类齐全、功能多样的文化市场体系;农村电影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数字化电影的放映,不仅使农民群众看上了电影,而且看上了高质量的电影;扶持全省各地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工程‘十五’期间,江西文化产业总收入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22年达到29.9亿元全省各地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已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工程21个,其中五千万元以上的 有8个〞 文化战线尖子人才缺乏,是文化发展中的另一个瓶颈问题李玉英说,这不能“等、靠、要〞,她提出实施“5511〞江西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即自2022年起,在五年内培养50名优秀艺术拔尖人才、100名紧缺文化专业人才和1000名文化业务骨干 几年来,经过努力,江西省直的艺术院团和不少市县的艺术院团都争取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由原来的差额拨款转为了全额拨款。
江西省从2022年开始到2022年,三年累计投入2.8亿元奖金为农民群众免费送戏、送电影和开展文化活动有了资金,江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全省城乡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踏踏实实地每年为全省城乡组织近万场演出,为农民兄弟放映十余万场电影;我们让江西艺术走向了世界各地,在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美文化周和中非文化年上展示了中国陶瓷精品的魅力,让英国、印度、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人民领会了江西文化艺术的风采十六大以来,全省共新建、改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影剧院、艺术中心329个,总投入达41.5亿元根本实现了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江西艺术中心、抚州文化园等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文化设施正在加紧建设,有的已投入使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一批重点博物馆、纪念馆完成了新(扩、改)建,为人民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没有绚烂夺目的荣耀李玉英认为党和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期望,就是要让每个人平等地共享文化发展的阳光浪遏飞舟,不进则退啊!我们坚强地就这样往前走,在不能跑的时候,一步步地往前走,一步也不停留,蓄势待发。
在能跑的时候,我们就绝不再走!〞 遇到困难时,李玉英只有一个选择:想方法战胜一个人只在平地上走,就体会不到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只有在爬山的艰难和流汗的过程后,在登到山顶后看到山下无限风光才能产生喜悦这是我一生追求的一个境界:人生不能不登山我不怕困难,也不怕问题,就怕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解决矛盾的聪慧不够,所以我一生都希望能不停地学习,向领导、同事、群众学习〞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