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面瘫(PPT X页).ppt
7页针灸临床教研室针灸临床教研室 陈梅陈梅2024/9/6内科病证n 面瘫(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喁斜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喁斜n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n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与中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枢性面瘫相鉴别 2024/9/6内科病证 【病因病机】n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人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人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n西医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西医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 2024/9/6内科病证【辨证】n 主症主症 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形成“倒错倒错”现象n 风寒证; 风寒证; n 风热证 风热证2024/9/6内科病证【治疗】 1.基本治疗n 治法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n 主穴主穴 攒竹攒竹 鱼腰鱼腰 阳白阳白 四白四白 颧髎颧髎 颊车颊车 地仓地仓 合谷合谷 昆昆仑仑n 配穴配穴n 操作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穴均用泻法n 方义方义 2024/9/6内科病证 2.其他治疗n((1)皮肤针法)皮肤针法 n((2)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法n n((3)电针法)电针法n((4)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 2024/9/6内科病证 【按语】n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疗本.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n 2.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眼.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次,以预防感染n 3.如果.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2024/9/6内科病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