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下人教版语文名著导读复习).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4316673
  • 上传时间:2024-03-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著导读《名人传》作者: 罗曼·罗兰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记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写作原因: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内容: 《贝多芬传》: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琪罗传》: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

      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评价:名人传 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所以,我们要崇拜他!赞可他!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海底两万里》: 作者:基本信息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从月球到地球》等著名书籍 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内容: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描述了他们周游各大洋的冒险经历,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惊心动魄令人永生难忘,不愧为一部世界名著令人百看不厌 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

      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北两极海洋人物: 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从没有被残酷的生活经历磨灭过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阿龙纳斯生物学家,博古通今康塞尔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尼德·兰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 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

      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