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09233379
  • 上传时间:2022-08-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 1.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单线桥法(从失→得)    还原剂 氧化剂注意:a.“e-”表示电子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4.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5.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溶液中进行)6.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方程式 NaCl == Na+ + 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根据反应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质量守恒)(2)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拆;单质、氧化物、气体、弱电解质、难溶物写化学式 )(3)删:削去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前后微粒一样)(4)查 ( 遵循: 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7.离子共存问题 ①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酸根离子:如:CO32-、HCO3—、F-、ClO—、S2-、HS-、SO32-等,也不能有大量的OH-。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碱金属离子如:Mg2+、Fe2+、Fe3+、Al3+、Cu2+及NH4+等,也不能大量存在H+及酸式根离子:HCO3—、HS—等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也不能共存:如:Fe3+与I— 、 Fe2+和H+、NO3_第二章 碱金属  第一节 钠  一、碱金属 :锂、钠、钾、铷、铯、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由于它们的氧化物溶解于水都是强碱,所以称这一族元素叫做碱金属  二、钠的物理性质: 软,呈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三、钠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4Na + O2====  (Na2O不稳定)  2Na + O2====  (Na2O2稳定)  2Na + Cl2===   2Na + S====  ( 发生爆炸)  2、与化合物反应  2Na + 2H2O====2NaOH + H2↑(现象及原因:钠浮于水面,因钠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因钠熔点低;小球游动发出吱吱声,因有氢气产生;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因有碱生成)  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  首先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2NaOH + H2↑  然后是2NaOH +  CuSO4=== Na2SO4+ Cu(OH)2↓ (有蓝色沉淀)  注:少量的钠应放在煤油中保存,大量的应用蜡封保存。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Na2O + H2O===  (Na2O是碱性氧化物)  2 Na2O2 + 2H2O===  (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a2O2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  2Na2O2 + 2CO2= (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里可用作供氧剂  )二、其它重要化合物 1、碳酸钠 Na2CO3 用作洗涤剂  2、碳酸氢钠 NaHCO3 作发孝粉和治胃酸过多  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水溶性:Na2CO3 比NaHCO3大  与HCl反应速度NaHCO3 比Na2CO3快  Na2CO3+2HCl =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热稳定性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不易分解  2 NaHCO3=Na2CO3 + H2O + CO2↑(常用此法除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一、物理性质(详见课本 页)  银白色,柔软,从Li→Cs熔沸点降低  二、性质递变规律Li→ Na→ K→ Rb→ Cs  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渐强。

        三、焰色反应  1、 定义: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  2、 用品:铂丝、酒精灯、试剂  3、 操作:灼烧→蘸取试剂→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盐酸洗净→灼烧注:焰色反应可用来鉴别物质 记住:钠――黄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四. 碱金属的知识: (1)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递变性: (2)有关特殊性: (3)焰色反应: (4)单质的保存方法: (5)金属与反应产物不同第三章 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要非常注意掌握几个基本量的计算)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个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单位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5、N = n 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n)换算关系为: 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使用摩尔这个单位要注意:①.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②.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种类③.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多少摩尔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微粒二、摩尔质量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物质的量的计算  三、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1、定义法:M r = m总 /n总 =( M 1·n1 + M 2·n2 + M 3·n3 ……)/ n总即 M r = M 1 ·V1 + M 2·V + M 3·V3 ……其中V为体积分数2、 对密度法: D = M 1 :M 2     其中( ρ1:ρ2  = D  )即:M 1 = D×M 23、 标密度法:M = 22.4ρ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 同体积 的气体 同物质的量同分子数表达式:PV = nRT (理想气态方程)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V1 :V2 = n1 :n2 ;推论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ρ1:ρ2   = M1 :M2 ;五、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质量分数大换算   C = (1000ρw )/M        其中ρ为溶液密度,w为溶液质量分数2.   溶液稀释 C1×V1 = C2×V23.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物质的量的浓度 C(B)= n(B)/V(溶液)(2).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配制:步骤:计算→称或量→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六.物质的计量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之比等于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  第四章 卤 素   第一节 氯气  一、氯原子结构: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容易___(得或失)___个电子而形面8个电子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二、氯元素的性质  1、 氯气是___色有___气味的气体,__毒,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  2、 氯气的化学性质:   2Na  +  Cl22NaCl (___色烟)  Cu  + Cl2CuCl2 (_______色烟)  H2 + Cl22HCl (_______色火焰) 或光照也可以反应 HClO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漂白性、不稳定与化合物反应 2Cl2 + 2Ca(OH)2===CaCl2 + Ca(ClO)2 + 2H2O(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___) Ca(ClO)2 + CO2 + H2O==CaCO3↓ + 2HClO(这个反应证明HClO是弱酸的事实)  Cl2 + 2NaOH====NaCl + NaClO + H2O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等  AgBr用作感光片AgI用作人工降雨  三、氯气的制法  1、 药品: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2、 原理:MnO2 + 4HCl===MnCl2 + 2H2O + Cl2↑  (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当有2mol氯气生成时,有_____HCl被氧化,有___mol电子转移)  3、 装置类型:固 + 液――  4、 收集方法:用___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 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 变 蓝(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 6、 余气处理:多余的氯气通入____溶液中处理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节  卤族元素  1、 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 卤素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详见课本24面页)  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从F2→I2,颜色:浅→深,状态:气→液→固,熔沸点和密度都逐渐增大,水溶性逐渐减小  3、 卤素单质化学性质比较(详见课本 页)  相似性:均能与H2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  H2 + F2===2HF(冷暗) H2 + Cl2===2HCl  (光)H2 + Br2===2HBr(加热 ) H2 + I22HI  (持续加热)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氟除外)  2F2 + 2H2O==4HF + O2  X2 + H2O====HX + HXO (X表示Cl .Br .I)  递变性: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HF>HCl>HBr>HI,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

      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从F2 → I2逐渐减弱注意:萃取和分液的概念  1、 在溴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