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doc
27页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解析3一、“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3(一)土地利用现状3(二)“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见效3二、“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管理面对的形势和挑战8(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整体形势8(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8(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规划目标11(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11(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11(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12第三部分规划要点13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张开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13(一)确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13(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13二、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14(一)协调中心城和要点新城发展14(二)兼备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14(三)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要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5(四)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6(五)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科学调控土地供应16三、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筑环中心城、平原、山区的绿色生态空间18(一)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筑城乡绿色空间系统18(二)推行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19第四部分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保障规划推行20一、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完满法规系统20二、加强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水平20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21四、完满土地管理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22(一)成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体系22(二)研究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体系23(三)成立激励体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3(四)进一步完满征地补偿体系24(五)完满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体系24(六)完满土地市场系统建设24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国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推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点时期,国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人口增加压力仍旧存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将以盘活、优化存量建设用地为主,更加侧重节约集约。
在解析“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管理经验和当前面对形势的基础上,从确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出发,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原则,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照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批复》(国函 [2009]11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领》(4)《北京市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北京市土地利用整体规划(2006-2020年)》( 6)《北京城市整体规划(2004年-2020年)》规划范围为北京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16408平方公里规划限时为2011-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解析一、“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一)土地利用现状2010年,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08平方公里农用地1162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0.9%;其中,耕地223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3.6%建设用地34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城乡建设用地254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5.5%;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32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1%。
未利用地136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3%二)“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见效“十一五”时期,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加、保民生、保牢固、保红线,加大土地储备开发投资力度,促进重要项目落地,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节奏,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发散挥土地政策参加宏观调控作用,保障了国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1.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全力促进国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依照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向来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土地“闸门”作用,土地供应“有保有压有控”,“十一五”时期,全市土地供应总量30045公顷(年均6000公顷左右,2008年最低为4634公顷,其他年份6100-650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率在45%左右),有力支持了全市固定财富投资落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用地需求,加强了国土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土地供应突出要点保障:(1)保障了奥运工程、轨道交通等重要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基础设施用地14578公顷,科教文卫和行政办公用地1349公顷,两者之和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3%。
2)优化了住处用地结构和布局,突出保民生和稳市场的调控导向住处用地7922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6%;保障性住所用地3603公顷,供应比率逐年提升,由2006年的 40%提升到当前的50%以上,而且保障性住所供地布局不断优化,多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要点发展新城的交通便利地区 3)促进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加方式的转变工矿仓储及其他产业用地4880公顷,商服用地1316公顷,两者之和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1%要点产业功能区土地供应获取优先支持,高端产业用地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两高一资”、产能节余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获取严格控制全市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性业等吻合国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用地约占工矿仓储用地供应总量的60-70%4)加强了要点发展地区的土地供应力度,有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由中心城区向要点发展地区转移全市土地供应向要点新城、城南、城乡结合部等要点发展地区倾斜,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占土地供应总量的87%;国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占13%;落实了城市功能区定位,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整体规划的推行2. 落实基本国策,确实规范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十一五”时期,依照“先补后占”的原则,我市共推行土地整改项目186个,总投资为20.03亿元,项目总规模为383.13平方公里(57.47万亩),新增耕地71.73平方公里(10.76万亩),全面落实了补充耕地任务;成立了储备耕地数据库,科学、规范管理全市耕地储备指标;依照“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完满新增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调整补划体系,保证全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土地整改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固体矿山关闭后环境治理、荒弃砂石坑及砖瓦窑整理等领域相结合,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进了国都生态环境3. 完满土地市场和制度建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十一五”时期,我市连续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成立健全土地管理长效体系,不断深入土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出台了《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方法(试行)》,积极推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渐渐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导方式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土地885宗,土地总面积8300公顷不断完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管理若干规定》(京政办发〔2008〕19号),积极张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议论工作。
张开了创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西城区等三个区县经国土资源部赞同选定为土地主导型创办试点完成了基准地价的更新校正,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确定了优异的基础加大土地收买储备力度,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从2007年开始,我市土地市场供应的经营性用地80%以上本源于土地储备;2010年,停止了国有存量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储备土地几乎成为市场供应经营性土地的全部来源十一五”时期,全市基本完成土地储备开发面积10426公顷,特别是2009年完成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际新增土地储备开发9700公顷,基本完成一级开发4300公顷,土地储备已成为运用土地“闸门”参加宏观调控、实现城市规划、促进重要产业项目落地、兼备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土地供应的批后看守,对48宗违约闲置土地(规划用地面积67.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07.1万平方米)使用权予以通知回收4. 完满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促进国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土地规划、检查、登记等工作,夯实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市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土地利用整体规划(2006-2020年)》,并已经国务院赞同推行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检查工作,成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和地籍检查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顺利张开了城镇国有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研究,安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不断完满征地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完满征地补偿部署方法,加大征地补偿费看守力度,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征地多元化补偿部署指导性意见》、《北京市征地补偿费征缴监察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一致了征地补偿协议内容在市属基础设施工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采用了留地部署方式,在大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以及一些储备项目中采用了实物补偿方式全力解决我市农村地区征地拆迁难度大、成本高、进度迟缓等问题,出台了农民部署房“三定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