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pdf
8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下作者是作者是孟子孟子,名,名轲轲,字子,字子舆舆战国战国时期的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也被世人尊称亚圣亚圣二、字词解释:二、字词解释:1.发:1.发:起,指被任用起,指被任用2.畎亩:2.畎亩:田间,田地田间,田地3.举: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4.筑:4.筑:捣土用的杵捣土用的杵5.士:5.士:狱官6.市:6.市:市井之间市井之间7.任:7.任:责任,使命责任,使命8.苦:8.苦:使受苦9.空乏:9.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0.拂乱:10.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不顺11.所以:11.所以:用来的方法用来的方法12.动12.动:使.惊动使.惊动13.忍:13.忍:使坚韧14.是人:14.是人:这样的人这样的人15.恒:15.恒:常。
常16.过:16.过:犯错误17 敌国:17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18.作: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9.征:19.征:征验,表现征验,表现20.色:20.色:脸色21.喻:21.喻:通晓22.入:22.入:指国内23.法家: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 ,辅佐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 ,辅佐25.出:25.出:指国外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三、写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三、写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1.曾1.曾增,增加增,增加2.衡2.衡横,梗塞,不顺横,梗塞,不顺3.拂3.拂弼,辅佐弼,辅佐四、翻译句子四、翻译句子略略五、用原文回答问题:五、用原文回答问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8.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8.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9.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 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9.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 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六、问答题六、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答: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孟子认为, 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运,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孟子认为, 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运,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 :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外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答 :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外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答:答:造就人才,治理国家造就人才,治理国家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答 :答 :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 :答 : 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逆境出人才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逆境出人才6、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6、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答: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答:答:上述六个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上述六个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8、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8、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答:答:心理、身体、生活境遇。
(生活、思想、行为)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心理、身体、生活境遇 (生活、思想、行为)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9、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9、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答:答: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10、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10、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人恒过,然后能改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经历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人恒过,然后能改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经历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11、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11、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孟子认为孟子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使性格坚韧, 才干增长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使性格坚韧, 才干增长。
12、 有人试验, 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 蛙能跳出水中逃生 ;若将它置于温水中, 然后慢慢加热, 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12、 有人试验, 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 蛙能跳出水中逃生 ;若将它置于温水中, 然后慢慢加热, 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答:答:死于安乐死于安乐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答 :答 : 不能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14、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14、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答:答: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享乐倒是可怕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享乐倒是可怕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语: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语:答:答:居安思危居安思危16.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16.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7.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 “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 请举例谈谈17.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 “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 请举例谈谈顺境和逆境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顺境和逆境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可以展开学习有兴趣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
事例)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事例)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小李杜”事例)诺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事例)诺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一位数学家,父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一位数学家,父辈的熏陶,父辈的支持,使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顺境成材辈的熏陶,父辈的支持,使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顺境成材事例)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事例)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小时候,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个善于幻想的孩子,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次,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 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 母亲问他 :妈妈在厨房洗碗, 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 母亲问他 : “你在干吗?你在干吗?”他说 :他说 : “我要跳到月球上去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 :样泼孩子冷水,也没有骂他,或者说 : “不要淘气,快停下来。
不要淘气,快停下来之类之类的话而是说 :的话而是说 : “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好!不要忘记回来哦!”在这样的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