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雨巷》.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诗歌鉴赏《雨巷》 诗歌鉴赏:《雨巷》 雨巷 :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自身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梦想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馥郁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悄悄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悄悄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馥郁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自身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梦想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二、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掩盖全国的白色可怕原来强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片面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楚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消沉中渴求着新的梦想的展现,在阴霾中渴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片面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参与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心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消沉和感伤痛楚的心绪这种彷竹感伤的心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梦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那么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片面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切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消极的倾述,消沉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清晰看到一片面青年人在梦想幻灭后的痛楚和追求的心境吗? 失去美好梦想的苦痕在诗句里滚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轻易受着“坑骗”。
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广阔光明的地方三、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由意象体验意境: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消极、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意象的解析:1.雨巷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对江南雨巷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安宁、幽深、润湿,小巷两边是落莫人家,间或有人匆促走过这一背景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2.油纸伞这是件雨具,并没有做过多概括的描写这一方面制止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油纸伞本身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和幽深安宁的江南小巷相遇,飘着寂寥的雨,整个情景平添一份冷静、凄清空气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观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毕竟是什么样的呢? 香花开在暮春节令,花的外形象结,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观、高洁和愁怨。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自身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节令,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往往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观、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添加了大量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轻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轻易消散离去的丁香姑娘是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 也是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描写她的颜色、馥郁,梦想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观的,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落莫”、“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梦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的愁心和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她美观,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梦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四、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十九世纪末期流行于欧洲(主要是法国)的艺术思潮它的产生是对印象派艺术和写实主义所标榜的原那么的反动,企图用视觉形象表达神秘和隐秘的感觉象征主义思潮创造了新的语言,开发了表现的新途径这种象征语言可称为「心绪的象征」,即通过细致繁杂的一剎那感觉,来探测心灵深处最隐秘的内容在象征主义艺术家看来,可视的世界和不成视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响应和沟通的因此,这类象征不管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语言,都是分外蒙脓和难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倾向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采纳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留神挖掘诗歌示意隐喻的才能,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那么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观和馥郁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梦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的美的追求包含了美好梦想幻灭的痛楚 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崭新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它弥漫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
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梦想和幻灭的心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展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由于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阅历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提防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消极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切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五、艺术特色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①诗行的顿数根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合作,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律诗停即刻需根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头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高明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其次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一致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馥郁等在诗行中反复展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理由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添加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添加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馥郁/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一致,布局好像,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分外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但梦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巩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4.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心绪色调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馥郁、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高明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良美好,舒缓涌动而又迷茫空灵的意境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