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练习题.pdf
34页同济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练习题同济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练习题 试题一 一、问答题: 1. 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2. 什么是绝对高程? 3. 什么是视差? 4. 什么是视准轴? 5. 什么是系统误差? 二、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哪些?它们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三、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四、观测水平角时,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五、设某站四等水准测量所得 8 个数据如下: 后尺:1914,1539,1726,6513; 前尺:2055,1678,1866,6554; 已知前一测站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为-2.4 米,试完成该测站的所有计算 六、有一室外钢尺鉴定场,两标志间的名义长度为 120 米,用精密方法测得的实际长度为 119.9648 米,先 将一根 30 米钢尺在此鉴定,量的两标志间的长度为 120.0255 米,鉴定时温度为 26 度,拉力为 10kg,求该 钢尺在鉴定温度取 20 度时的尺长方程式 七、在如图所示的水准网中,已知:Ha=163.751m, Hb=157.732m, Hc=161.480m,用等权代替法求 102,103, 104 三点的最或然高程 试题二 一、问答题: 1.什么是直线定向? 2.什么是子午线收敛角? 3.什么是横断面水准测量? 4.什么是附合水准路线? 5.什么是度盘偏心? 二、偶然误差的规律性有哪些? 三、直线丈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四、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对某一目标进行盘左、盘右观测有何好处? 五、某施工区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为 BMO,HBMO=37.110m 各线路的观测高 差为 hi,测站数为 ni, 有关数据见下表,试计算待定水准点 1,2,3 的高程。
路线 i 1 2 3 4 hi(m) 2.445 -0.456 -1.236 -0.740 ni 3 4 8 5 六、 测的某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为 a=6.000±0.001m, b=8.000±0.001m, 求斜边 c 的长及其中误差 七、如图所示:从已知水准点 A, B, C, D 出发进行水准测量以测定 G 点高程,各种水准路线的长度及各种 水准路线的长度及 G 点的观测高程如下,请计算 G 点的最或然高程及其中误差取 Pi=100/Si) 路线编号 i 1 2 3 4 路线长 Si(m) 1 2 2 1 G 点的观测高程 6.996 7.016 7.002 6.999 试题三 一、问答题: 1. 什么是地形图?2. 什么是子午线收敛角?3. 什么是视准轴? 4. 什么是水准仪的 i 角误差?5. 什么是系统误差? 二、水准仪的使用要做哪几项工作?其中粗平和精平各指什么? 三、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四、水准仪上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应满住什么条件? 五、设某站四等水准测量所得 8 个数据如下: 后尺:1891;1525;1708;6496; 前尺:0758;0390;0574;5261; 已知前一测站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为-2.6 米,试完成该测站的所有计算。
六 、在△ABC 中,测得 c=250.11m±5.0cm , ∠A=60°24′50″±20″, ∠B=49°10′30″±20″,求三角形中 a、b 边的长度和它们的中误差 七、 如图所示水准网中, 已知点高程为 : MB1=135.527m, MB3=131.859m, MB6=136.952m, MB8=137.364m, 各直线的测站数为:n1=8, n2=12, n3=10, n4=6, n5=9, 各直线测得高差为:h1=-1.350m, h2=+2.296m, h3=+1.588m, h4=-1.187m, h5=-1.623m, 试求结点 A、B 的最或然高程 试题四 一、问答题: 1. 什么是子午线收敛角?2. 什么是高程?3. 什么是系统误差? 4. 什么是横断面水准测量?5. 什么是方位角? 二、直线丈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三、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四、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五、如图所示,已知 BA 边的坐标方位角αBA=59°48′53″,观测水平角 ∠A=65°26′17″,∠B=59°42′31″,求 CB 和 CA 边的坐标方位角。
六、某施工区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为 BMO,HBMO=56.770m 各线路的观测高 差为 hi,测站数为 ni, 有关数据见下表,试计算待定水准点 1,2,3 的高程 路线 i 1 2 3 4 hi(m) 0.236 4.231 1.170 -5.601 ni 10 12 14 4 七、如图所示:从已知水准点 A, B, C, D 出发进行水准测量以测定 G 点高程,各种水准路线的长度及 G 点 的观测高程如下,请计算 G 点的最或然高程及其中误差取 Pi=100/Si) 路线编号 i 1 2 3 4 路线长 Si(m) 1 2 2 1 G 点的观测高程 6.996 7.016 7.002 6.999 七、如图所示:从已知水准点 A, B, C, D 出发进行水准测量以测定 K 点高程,各种水准路线的长度及各种 水准路线的长度及 K 点的观测高程如下,请计算 K 点的最或然高程及其中误差取 Pi=100/Si) 路线编号 i 1 2 3 4 路线长 Si(km) 5.6 2.8 4.0 1.5 K 点的观测高程 58.759 58.754 58.776 58.765 试题五 一、问答题: 1.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什么? 2. 什么是高程? 3. 什么是水准器的分划值? 4. 什么是系统误差? 5. 什么是直线定向? 二、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三、经纬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四、钢尺鉴定的目的是什么?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钢尺鉴定? 五、为修建公路施测了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如图所示,BM0 和 BM4 为始终已知水准点,hi 为测段高差, Li 为水准路线的测段长度,已知点的高程及各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试计算 1,2,3 这三个待定点的高程。
(fh 容=±20√L) 已知点高程(m) 路线 i 1 2 3 4 BM0 16.137 hi(m) 0.456 1.258 -4.569 -4.123 BM4 9.121 Li(km) 2.4 4.4 2.1 4.7 六、等精度观测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α,β,γ,已知测角精度为±36″,求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中误 差,若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到三个角上,求经改正后的三角形各内角的中误差 七、如图所示:从已知水准点 A, B, C, D 出发进行水准测量以测定 G 点高程,各种水准路线的长度及各种 水准路线的长度及 G 点的观测高程如下,请计算 G 点的最或然高程及其中误差取 Pi=100/Si) 路线编号 i 1 2 3 4 路线长 Si(m) 1 2 2 1 G 点的观测高程 6.996 7.016 7.002 6.999 试题六 一、问答题: 1. 何谓直线定线? 2. 何谓视准轴? 3. 何谓系统误差? 4. 何谓子午线收敛角? 5. 何谓横断面水准测量? 二、直线丈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三、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四、钢尺量距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五、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六、设某站四等水准测量所得 8 个数据如下:后尺:1965;1700;1832;6519;前尺:2141;1874;2007; 6793;已知前一测站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为-2.3 米,试完成该测站的所有计算。
七、 已知三角形三内角α、 β、 γ观测值的权分别为 Pα=2, Pβ=1/2,Pγ=1/4,求三角形闭合差 W 的权倒数 八、如图所示的水准网,A, B, C, D 为已知水准点,D1, D2, D3 为待定水准点,各水准路线的长为: S1=S2=S3=2km, S4=S5=5km, S6=S7=4km, 按 Pi=10km/Si(km) 定权,若 D1 点的最或然高程的中误差为± 0.025m,求 D3 点最或然高程的中误差 试题七 一、问答题: 1. 什么是大地坐标? 2. 什么是地形图? 3. 什么是磁偏角? 4. 什么是闭合差? 5. 什么是系统误差? 二、偶然误差的规律性有哪些? 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各有哪些限差? 四、钢尺量距有哪些误差来源? 五、对统一目标进行盘做,盘右观测有哪四项好处? 六、试证明 i 角在高差中的影响 七、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 6 次等精度丈量,结果如下: (单位为米) 346.535,346.548,346.520,346.546,346.550,346.573; 求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八、为修建公路施测了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如图所示,BM0 和 BM4 为始终已知水准点,hi 为测段高差, Li 为水准路线的测段长度,已知点的高程及各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试计算 1,2,3 这三个待定点的高程。
已知点高程(m) 路线 i 1 2 3 4 BM0 16.137 hi(m) 0.456 1.258 -4.569 -4.123 BM4 9.121 Li(km) 2.4 4.4 2.1 4.7 试题八 一、问答题: 1. 什么是大地水准面? 2. 什么是偶然误差? 3. 什么是纵断面水准测量? 4. 什么是方位角? 5. 什么是直线定向? 二、钢尺鉴定的方法有哪两种?它们的目的各是什么? 三、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哪些?它们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四、直线丈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五、如图所示,测得△ABC 的角度∠A±mA 及边长 b±mb 与 c±mc,求三角形面积的中误差 六、如图所示,B 点的高程由水准点 BM2 经 a , b, c 三条水准路线分别测得,设每个测站观测高差的精度相 同,若取一测站观测高差的权为 30,问 a, b, c 三段水准路线的权各是多少?两点间高差最或然值的权又是 多少? 七、在如图所示的水准网中,已知:Ha=163.751m, Hb=157.732m, Hc=161.480m,用等权代替法求 102,103, 104 三点的最或然高程 试题九 一、问答题: 1. 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2. 什么是方位角和象限角? 3. 什么是系统误差? 4. 什么是视准轴? 5. 什么是水准仪的 i 角? 二、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三、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四、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权与中误差有何关系? 五、设某站四等水准测量所得 8 个数据如下:后尺:0089;0020;0054;4842;前尺:0124;0050;0087; 4775;已知前一测站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为-2.6 米,试完成该测站的所有计算。
六、如图所示,已知已知 BA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15°36′27″,各水平角值分别为: βa=90°54′56 ″,β1=253°27′36″,β2=86°38′14″,β3=274°47′52″, β4=114°48′25″求 45 边的坐标方位角 七、如图所示,由 3 条水准路线确定 A 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及观测的数据列于下表,求 A 点的最或然高 程及中误差已知点高程(m)hi(m)Si(km) BM131.415-2.3934.0 BM226.983+2.0812.0 BM321.670+7.3913.0 试题十 一、问答题: 1. 何谓大地水准面? 2. 何谓地形图? 3. 何谓偶然误差? 4. 何谓视差? 5.何谓纵断面水准测量? 二、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三、偶然误差的规律性有哪些? 四、水准仪应进行哪些项目的检验与校正? 五、测的某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为 a=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