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培养学生兴趣优化历史教学.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6467589
  • 上传时间:2023-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培养学生兴趣优化历史教学〔关键词〕悬念;趣味性;方法     曾有人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而历史学科因内容的庞大和时间的久远,要如何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疑始疑终,设置悬念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的,没有思维就无所谓学习动机针对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如我在讲述“秦王朝”这一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首先,提出“为什么落后的秦国能一跃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并完成统一大业?”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提示,学生从政治方面的商鞅变法,经济方面的水利工程,军事方面的成就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我又提出:“完成大一统是否成功?”“应如何来巩固?”将整章内容贯穿下来,讲述完后我再提出“为什么这么强大的秦国只有短短十五年就遭到灭亡的问题为下节设置悬念又如在讲述“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课时,我首先提出:“元朝为什么灭亡?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然后提出“明太祖是怎样加强君主专的?”“为什么废丞相,又设殿阁大学士?”“为什么要严禁官吏贪污?”“为什么设厂卫特务机构?”“为什么要八股取士?”“为什么要削蕃?”“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明朝为何迁都?”这样设疑贯穿全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断高涨。

          二、增强趣味性    趣味学习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述“春秋五霸”时,我鼓励学生讲有关的成语故事,学生很快从书中找到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在讲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时,我同样让学生找出有关成语,并让他们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及相关人物、事件的主要经过叙述清楚,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在讲述“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让学生说出熟知的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人物介绍  在讲述“古典小说”时,我则让学生说出这些书中所熟悉的人物及小说概述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更深,且能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主观能动性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古人云:“授人一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其乐学会学  历史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重要人物、年代、地点、事件等历史基础知识,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课程,鉴于历史课记忆性的特点,如何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呢?  1.用歌谣的方法。

        如讲原始社会时,可用如下表述:我中国,天下闻多处曾有原始人,若问何处最古远,元谋、蓝田、北京人  2.比较记忆如各个盛世、名称、景象记忆等  隋文帝——开皇之治景象: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唐太宗——贞观之治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唐玄宗——开元盛世景象: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总结描述出盛世的共同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  3.用反复综合法加强记忆及知识的连贯性  如“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几例”?“我国三国两晋时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几例?”不同的问法答案会有差异  记忆有法,但无定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