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年级第八课批评不可怕教师用书.pdf
10页三年级第八课批评不可怕【主题说明】批评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 但是怎么样面对批评才是积极的呢?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 让学生学会分析受到批评的原因, 敢于面对批评 , 在遇到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人的批评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被批评的原因 ,提高学生应对批评和挫折的能力本节课从感知、 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 , 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受批评 , 应如何正确面对批评 , 引导学生理解批评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吸取经验教训 , 为以后取得进步扫清障碍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分析被批评的原因, 正确对待批评;2、情意目标:让学生体验做错事被批评的感受;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批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分析被批评的原因, 正确对待批评;难点:让学生学会面对批评时应该怎么做课前准备】1、若干个题目卡 每个题目卡上一道题目 , 可以是人、动物或卡通人物、各种表情如痛苦、快乐等等2、制作课堂使用的PPT课件;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学设计】教 学 设 计环 节目 标操作建 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 出本 课 的主要内容 , 激发 学生 的 学习兴趣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引导学生思考:(1)图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事情?(2)如果这个小男孩是你, 你会有什么样感受?2. 教师请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在受到批评时都很难过 ,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正确的面对批评呢?)3. 心理学引导:从感知的角度, 让学生思考受到批评时的情绪感受1. 此 处教 师可 酌 情 调整活动方式2. 本 环节 用时 不 超 过 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鼓 励学 生 分享 和交 流 受到 批评 时 的感 受和 正 确面 对批 评 的方法活动一:批评不好受给同桌提一两条批评意见, 选派代表谈谈受到批评的感受教师总结 , 人们在受到批评时 ,会产生一些内疚, 伤心等负性情绪 , 引导学生体验到被批评时的感受是不高兴的, 沮丧的 ,1学生在填写时, 教师要巡视2. 活动一 , 学生 交 流 时教师 要 给 予反馈最后引导委屈的活动二:批评不可怕1、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 , 让学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妈妈批评小红的原因是:(2)妈妈批评小红的方式对吗?(3)你来帮小红和妈妈解释:(4)认为小红以后该怎么做?2、老师挑选几名学生交流自己的结果1)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总结和反馈:让学生明白妈妈批评小红的真正原因, 同事让学生知道在面对批评时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家长或者老师解释。
并引发学生思考, 在面对批评后应该反思自己的原因, 并在以后改正引出下一个环节2)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面对批评体 验 被 批评的感受3. 活动二 , 在同 学 们 全班交流的时候 ,老师要接纳 ,理 解 并 在最后有个总结 ,让 学 生 们知道 如 何 正确面对批评3. 本 环节 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分享屋(总结提归 纳出 正 确面 对批 评 的1、教师引导出本环节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在1. 总 结归 纳一 定 要 在学升)方法面对批评时应该怎么做?3、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4、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对教材上面的注意事项逐一进行解释5、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 , 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 , 使学生把知识内化生 回 答 的基础上进行2. 教 师的 补充 应 有 事例佐证, 便于学生理解3. 本 环节 用时至少 10 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强 化学 生 学到 的应 对 批评的方法 , 是对 之前 学 习的领悟运用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填写自己的经历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填写的内容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 , 帮助提应对批评的能力。
1. 教 师要 引导 学 生 写自己的经历 , 如学生不明白 ,可 以 举 例说明2. 本 环节 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2、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3、学生是否掌握如何正确面对批评练习题】如果同学指出了你的缺点, 同时你也觉得他的话说得对, 只是你自己平时不太注意 , 那么你会怎么办呢?【教学参考素材】从前, 有一只乌鸦到哪儿都要乱扔垃圾, 用完的饮料瓶也随便乱扔在路边有一天 , 小麻雀刚好经过这里 , 看到乌鸦这种不良行为 便气势汹汹地跑到乌鸦跟前, 絮絮叨叨地批评起乌鸦来可乌鸦哪里听得进去, 伸出双手就把麻雀推后 , 说麻雀多管闲事小麻雀听了, 便对乌鸦说: “明明就是你乱扔垃圾的,还敢说我多管闲事 , 真不讲理乌鸦听得不耐烦了 , 无意中将麻雀推到地上瘦削的麻雀当场昏了过去乌鸦慌了 ,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逃走了 乌鸦逃走了, 可麻雀却摔伤在地上刚好有位猎人经过这里, 看到麻雀的情形 , 他赶忙放下手中的工具 , 急匆匆地抱着麻雀往家的小路跑在猎人夫妇的精心照料下, 麻雀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 渐渐地, 麻雀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
几天过去了 , 外面的环境卫生已经完全受到污染了当然,乌鸦所住的地方也彻底污染了这一天 , 乌鸦正在窝里睡觉 , 闻到了外面传来了一股臭熏熏的味道开门一看 ,原来外面都是自己所丢的垃圾乌鸦被这股臭味呛得一整夜都睡不着觉半夜时, 乌鸦似乎领悟到 , 不能乱扔垃圾 , 否则别人会受害 ,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得知麻雀被猎人救了便跑到猎人家门, 看到正在锻炼身体的麻雀便上前问候道:“好久不见了 , 麻雀, 对不起, 我知道之前是我的错, 我会改了 , 请你原谅我 ,好吗 ”麻雀听了 , 也很高兴; “你真能改正, 我当然可以原谅你从此, 乌鸦改正了错误 , 和麻雀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心理学背景知识】一、批评的心理效应完美无缺的学生是不存在的由于个体差异不同, 学生心理状态也不相同理论意义上讲 , 学生通常并行存在两种心理, 即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我们不妨把这两种心理分为三种情况: 以积极心理为主伴有消极心理 , 以消极心理为主伴有积极心理, 或两种心理基本均衡研究表明 , 纯粹意义上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 一般会发生双重抑制一方面, 批评对不良心理有抑制作用, 同时, 也对积极心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显然, 前者是批评目标的期望效果, 后者则是批评的负效应毋庸置疑 , 批评会给我们的工作目标带来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应该说学生心理产生了某种意义的不平衡从实际情况分析,学生极为满意地接受教师批评的情况是少见的既然如此 , 我们便不能无视批评给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消极影响实验研究及实践均表明, 我们可采取两种措施来消除由于批评而带来的副作用, 保留批评的积极作用 , 克服其消极影响带来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 , 学生有了缺点与错误, 呈现出矛盾的心理状态, 愧疚与掩饰两种心理互相交织 从两种心理出发 , 衍生出学生的抵触或悔改的行为表现 理论上讲 , 一般的批评会使愧疚心理减弱而掩饰心理增强 , 而变式批评却使愧疚心理增强而掩饰心理减弱前者可能容易形成以抵触情绪为主的心理态势, 后者可能容易形成以悔改情绪为主的心理态势二、批评的内隐意义和外显意义关于批评 ,人们的一般看法是 , 它与奖赏的作用相反 即:使受批评的行为得到抑制 ,或降低受批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 , 人们大都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惩罚与批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奖赏具有信息与诱因两方面的作用, 它既表示了对受奖赏行为的肯定, 也表示了对个体应付出的进一步的努力所抱有的期望。
但批评只指出了所做的反应是不合适的 , 而并未指出什么样的反应是比较合适的所以, 只有在对错误的选择或行为进行批评的同时, 指出应有的或正确的行为时,批评才能起到克服不良行为的作用这批评的外显意义 批评的内隐意义在于 , 批评并不能简单地使受批评的行为得到抑制在既有奖赏 ,又有较轻微的批评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反应, 往往比只通过奖赏形成的反应更难消退认知心理学强调了表扬与批评的信息作用及接受者对信息的解释表扬与批评的意义与效果, 不仅取决于由施予者主观意图所决定的信息的性质 , 而且取决于接受者结合经验与情境两方面的因素所做的解释 , 并最终决定于后者只有当学生从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中获取了关于自己行为对与错、恰当与不恰当的信息, 关于自己的能力与付出的努力的信息 , 关于自己所取得的进步的信息时, 才能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与积极性发生预期的、积极的影响表扬与批评的外显功能,表现为对个体行为所具有的直接的、可明显观察到的强化与抑制作用, 这一功能也正是实践中人们使用这一措施的依据在教育实践中, 管理者与教师使用表扬与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表扬 ,使学生的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得到巩固;通过批评, 使那些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得到抑制或克服。
综合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 表扬与批评并不仅仅对个体的行为起到强化或抑制作用, 而且对个体的认知、 动机、情绪、自我效能感等诸多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最终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仅取决于教师使用的意图,而且取决于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情境、方式、学生特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 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以,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时, 既要充分意识到这类措施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 ,又要因情境、学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使之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三、被批评者的心理特征寻证心理寻证心理是当人们在受到别人批评或听到不同意见后,自觉不自觉地搜寻有关证据, 重新对自己的言行作某种审视, 判断来自他人的批评或异议是否正确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批评之前, 一定要弄清批评对象犯错误的事实, 做到批之有据, 使批评对象口服心服 , 给其他官兵也树立起是非标准防御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对批评存有戒心, 对待批评的态度比较拘谨 ,精神警觉 , 语言搪塞对这部破摔 , 总是从客观找原因 ,情绪对立对这部分批评对象, 不能听之任之或是给他们贴上“不合格”标签 , 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帮助。
要让他们认清所犯错误造成的后果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 采取集体帮助、真情感化等方式 , 还可以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 帮助他们知错悔改让他们认清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 个人主观上的问题才是导致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 , 主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懊丧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 ,受到批评后 , 总感到自己以前表现都较好 , 偶尔犯了一点错误受到批评, 深感后果严重 , 灰心丧气 , 后悔莫及, 心情沉重 , 一蹶不振对这部分批评对象, 要把帮助摆在首位,使他们认清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 是为了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成功还要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通向成功的“磨刀石”, 只分批评对象, 要给他们讲清批评的本质, 使他们认清人无完人 , 批评者自身也有缺点 , 降低批评对象对批评的心理防御批评者可以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 , 阐述自己对所发生问题应负的领导责任, 让批评对象感觉到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 从而接受批评惶恐心理 有的人犯了错误、 受到了批评 , 就感到不知所措 , 惶恐不安, 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 , 非常内疚、痛苦对这部分批评对象,要注意批评的分寸 ,知情范围要尽量缩小 , 在语气上要尽量平和 , 让他们认清批评仅仅是一种管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而已, 是对个人某一时期或某一件事情的暂时性评价, 不会对个人成长进步造成决定性影响,从而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对立心理有的人犯了错误之后, 虽受到批评 , 尚无悔改之意 , 破罐子有吸取教训 , 不断修正自己 , 才能取得更大成功揣测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 受到批评后 , 总是避重就轻 , 并在语言上多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