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实秋的雅舍每段赏析.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梁实秋的雅舍每段赏析 《雅舍》流播海内外,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他在重庆的旧居“雅舍”也因此著名梁实秋)的雅舍每段赏析有哪些?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接待阅读! 《雅舍》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立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往往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弱小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周围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阅历)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玉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管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对那房子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由于有窗而无玻璃,风来那么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那么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天性。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苍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萧瑟,那么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义客来那么光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由于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感叹,我那么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那么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供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往往引用着的,以为这话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 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
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的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那么特别猖獗,来客偶不留心,那么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上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依旧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好玩,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迷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担心了,屋顶湿印四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那么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阅历,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热爱翻新布置西人往往讥笑妇人热爱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管,我是热爱变更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全体,毫无希奇,但一物一事之安置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全体,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全体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睛日“雅舍”所能赋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辨识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雅舍》赏析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现在《雅舍》已被收进人民教导出版社2022年版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 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分外繁杂的人物。
在以前的文学史上,梁实秋是一个“反动文人”,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向没有梁实秋作品的一席之地,相反,(鲁迅)先生痛批梁实秋的(杂文)倒是连篇累牍,不一而足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梁实秋也得到了重新评价 他在文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上的巨大成就,获得了充分断定梁实秋在其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虽然有某些严重偏见,但终究是一位爱国的文人学者、出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和翻译家《雅舍小品》便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它风行全世界,先后印出300多版,创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参见《才子梁实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译,为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付出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导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此屋布局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上下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客人盈门,骚人墨客,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喧嚷非凡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1946),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其名自然有所寄托那么,这“舍”毕竟“雅”在何处?于“雅舍”的描写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本文的语言风格又有何特色?这些是我们在阅读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有:1、布局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萧瑟,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关于其布局简陋,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弱小得可怜”,便一转曰:“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冷静的文风,也包含了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竟用了骈偶句式 闻一多的《死水》以美写丑,用的是“反讽”手法,表达的是忧愤的心绪;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供认它的“丑”,但断定它的“天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点萧瑟”,却冠以“若说”,貌似“萧瑟”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感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结果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诞,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点,也并非一无好处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赏识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置,最能彰显仆人天性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就从自然界去找喜悦,觅情趣正如(李白)诗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面对窘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见逆境就颓唐、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余秋雨)写过一篇《为自己减刑》(收入《霜冷长河》)的短文,说有一个友人因事入狱,刑满释放,带出了一部60万字的译稿由此发出感慨:正是这位挚友正确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 相反,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拂意,都会成为一个人“心造的监狱”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区别,且一住七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
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冷静、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暴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此处排比,看似多余的废话,实那么表达了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之恶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天性的张扬: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 文章终止语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是有很深感慨的客里”一作“客舍”,“寄”即临时借住此句是说住在外边的时候多,住在家里的时候反而少这是国家混乱年头的特征刘克庄是南宋爱国词人,引刘词自然表达了抗战时期流落重庆时的某种感慨对眼前的现实不会视而不见,只是他的感慨不像其他文人那样直露、昂扬,而是表现得委婉、细腻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辄满室狼籍的镜头;在谈感受时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赋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深深的慨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有人说梁实秋将茅舍命名为“雅舍”,是自命清高这不符合事实是大才子自风流梁实秋在雅舍居住时表现的高雅的志趣、所从事的学术和文学上的清雅的事业,以及出入于“雅舍”的一批风流儒雅的文人、学者,便使“雅舍”在物质形态上的简陋、破旧、萧瑟、坎坷等等,退居次要地位,以至于不在话下了。
这种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度,在大力创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不无借鉴价值 本文语言上的特色特别鲜明,分外值得赏析、发挥概括起来,有四大特点: (一)骈散相间喜用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这些排偶句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又擅长将整句与散句合作使用,奇偶互见,骈散合适,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如行云流水,容貌横生 (二)雅俗共存毋庸讳言,梁文的主流词汇是高贵的书面词藻,梁先生深厚的古文修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从全篇来看,精致、雅驯的书面语又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3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高贵,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是风雅的事,连用几个措辞讲求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那么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大量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那么又是十足大白话 (三)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
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