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岳麓版.doc
6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课时作业(十五) [第15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2.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3.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4.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5.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6.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7.《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8.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9.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 270711 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10.“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11.[2020菏泽二模]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12.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13.[2020绍兴质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14.[2020江苏四市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课时作业(十五)【基础演练】1.B [解析] 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坊严格分开。
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2.D [解析] 根据所学,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即草市到唐代时,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据此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选D项3.C [解析] 一些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并且依靠的是专业技能,这就充分说明劳动力专业化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一些人之所以出卖劳动力,是为生活所迫,排除B项;明朝万历年间,这种情况只是在少数地方的,并没有普及,排除D项4.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清代盛浙镇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注意本题不能选A项,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出现雇佣关系,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5.C [解析]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一些经济功能较强的中小市镇题中未涉及“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故B项排除6.B [解析] 注意所给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取有效信息材料体现了雇人做工,按日取值的情况,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能力提升】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采用排除法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项;“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可据此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
8.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9.A [解析] 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D项;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B、C两项;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A项符合要求10.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对商人和农民的态度看出:作者对于商人没经过农夫的劳苦就坐享其成感到不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A、C两项虽然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11.C [解析] 由于英国等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的活动,清朝政府传谕外国商人,从这年开始,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目的就是严格限制中外贸易活动12.B [解析] 题干材料大意是权贵富人对土地的兼并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13.[答案]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3)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解析] 第(1)问考查的是对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的是对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第(3)问考查的是对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选做习题】14.[答案] (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