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散步》学练考(附解析).pdf
17页6 散步莫怀戚 (19512014),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 . 他的散文 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 代表作有小说透支时代 陪都旧事, 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本文写于 1985 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当时的人、景及一些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 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 于是就有了写作的念头 . 散文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 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 叙事性散文,就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 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 如背影等 . 抒情性散文,就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如 春等. 议论性散文,就是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 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 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1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嫩芽( ) 霎时( ) 水波粼粼( ) 拆散( ) 散(散步)(散文)铺(铺设)(店铺)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分 q ( ) xn( ) 服委 q ( )取 ju ( ) 毕j ng()j ng()赛yu()小hu n()想3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 信服:_ (2) 熬过: _ (3)_: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 (4)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_:极短时间 . (6)_:文中形容水的明净 . 4文中一家四口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分别概括. “我”: _ 妻子: _ 母亲: _ 儿子: _ 5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这是因为( ) A小路有意思,好玩 . B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 C.她怕“我”为难 . D有“我”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6一家人散步, 发生分歧,最初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7“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8本文通过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一生活小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9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散步母亲走大路走小路“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肩负责任儿子走小路尊老爱幼秀美隽永本文是一篇秀美隽永、 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 也是一幅春色盎然、优美感人的美丽画面, 更是一曲至真至纯、 其乐融融的亲情颂歌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画面美 . 美在文中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新绿”“嫩芽儿”“冬水”,显示着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 . 美在那“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语言美 .如: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散步大有深意,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亲情美 .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像”字架起了母子亲情关系的桥梁. 理性美 .美在当母亲与儿子的意见发生分歧时, “我”经过思考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 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 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 10请结合你阅读课文时的收获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为下面两则小故事补写哲理性的结尾,让小故事也能反映大道理. (1) 有一次和朋友去海洋馆, 有个旅客问管理员: “这只鲨鱼会长多大?”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多大.”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认真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于几公尺大小; 如果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哲理性结尾: _ _ _ (2) 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 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 顿时成了碎片 . 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摔成了碎片而惋惜. 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 . 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 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 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精神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 这人说: “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哲理性结尾: _ _ _ 散步龙应台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来访. 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 .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 ,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 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 不过, 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她又拿出一个圆筒, 像是藏画的 .一卷纸拿出来, 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 . 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 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 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 . 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 抚养保证书, 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 . 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 ”“有效吗?” 我问. 她点头, “还真有效, 她读了就安心 . ” “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 .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 她已经忘了字了 . 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 . 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 . 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 不要迟到了, 便当已经准备好 . 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 欠了钱怎么也不还 . 她问, 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 她不喝. 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 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 . 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大年初三, 2008 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 暗了又亮, 一整夜 . 清晨四时, 我下了床, 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 ”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 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 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 “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 ”她从梦魇中醒来, 乖顺地点头, 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 . 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 11 “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段,概括回答.(3 分) 12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 我把这些海报拾起,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13第? 段中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3 分) 1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3 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 分) 材料一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 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 . 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 龙应台 ) 材料二有人问我: 你那个散步 ,是写尊老呢, 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 莫怀戚) 课时作业 ( 六)_6 散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嫩芽( nn) 调皮(ti o) 分歧(q ) B霎时( s )熬过(o) 鱼塘(t ng ) C蹲下( dn) 背起(bi) 强壮(qi ng ) D粼粼( l n) 拆散(chi)取决( ju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 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 3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 30% 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 D 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仿写. 例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仿句: _ _ 6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母亲老了, 她依赖长大了的“我”, 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 没有自己的主见, 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的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 只能听从“我”的安排, 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 7综合性学习 . (1) 百善孝为先 . 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 . 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