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园革命旧址的.docx
2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枣园革命旧址的 篇一: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革命圣地参观游览,延安之旅立刻就要开头了,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被誉为“三黄一圣〞之一的延安革命圣地枣园革命旧址,一起去感受我们前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经历的点点滴滴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幽美。
枣园因其多枣树而得名,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的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3年10月由杨家岭迁往枣园,在此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率领中国人民度过了最为艰苦的岁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延安革命旧址主要包括: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枣园革命旧址的门口,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了它于1941年建成,砖木结构,呈凸字形中共中央书记处迁来后,曾经在这里举行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1943年2月19日正是农历正月的元宵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为枣园的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毛主席还亲自为这些老人们敬酒,祝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笑着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
饭后还送给每位老人一条毛巾和肥皂,并请他们观看了电影《列宁在十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的几年里每逢过年都要请群众在此吃饭或举行团拜,和群众们的关系处理的十分好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张闻天 旧居,书记处小礼堂,为纪念张思德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社会部二室旧址及辅助罗列、幸福渠等 首先请大家参观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这是1941年建成的,砖木石结构,礼堂呈凸字形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里面可以看到有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一圈桌椅,罗列简朴却也不失讲求 这条渠叫幸福渠,是由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工程师丁仲文勘测设计、当地群众集资、政府资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的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而成的,1940年4月19日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条长渠,可浇地1400亩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群众亲切地为它取名 “幸福渠〞 眼前这座小院是任弼时的旧居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来居住 小院一共有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其次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当年在延安,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之 一长征期间,他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1937年3月16日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938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在苏联,他照实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承认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他卓越的工作对于反对王明路线,实现全党以毛泽东为首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0年,任弼时由苏联回到延安,加入了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兼任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他在指导陕甘宁边区党的工作中, 为战胜困难、发展经济、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任弼时由于长期辛勤工作和两次在敌人监狱中受到残酷煎熬,因而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患上了多种严重的疾病。
鉴于这种状况,医生要求他立刻休息可是任弼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旧坚持工作有一次,他工作到深夜3点钟,警卫员怕他太累,就和医生一起劝告他休息他坚持不愿休息,医生当即给他检查,结果收缩压高达 220,脉搏每分钟110次,医生和警卫员要他马上休息,他却说:没有关系,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能坚持100步,就不走99步他还说,全国胜利就在眼前,我们不仅要夺取全国胜利,还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有多少事情急需办啊!你们想想,我能躺得住吗?靠着这种精神,他带病坚持转战陕北,辅助毛主席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10月,也就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的时间,任弼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年仅46岁叶剑英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个人的计较,他是优良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这里摆放的小纺车是任弼时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任弼时工作之余,还积极加入生产劳动在1945年枣园机关举办的纺线比赛中,他纺的线还被评为甲等奖。
这幅照片是1937年秋,任弼时与夫人陈宗瑛、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延安的合影 这幅照片是毛泽东和任弼时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朱官寨,两人在为中央机关毕竟过不过黄河一事整治不休时,正好被路过的吴印咸看到,于是他把此情景凝结在镜头里,为我们留下了这宝贵的瞬间 拾级而上,我们现在所来到的就是周恩来旧居了说到周恩来呢,大家一定都是对他很了解很钦佩的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左边的第一孔窑洞便是周总理当年的办公室了周总理在延安待了十余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在国统区,在延安待了有三年多,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办公室里度过的他往往工作到天亮,困了、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为了新中国,他往往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工作,日理万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爱戴,亲切的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
右边这孔窑洞就是周总理他老人家的寝室了,当年他和妻子邓颖超也在此居住过说到这里呢,我就不得不罗嗦几句了,在好多人看来周总理和他的妻子往往是聚少离多,那他们大关系为什么还是那么的好呢?邓颖超深明大义,周总理和邓颖超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感情是十分的好,被好多人成为模范夫妻,相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两可谓是相敬如宾和气极了!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杨家岭移住到这里,在此期间,他曾屡屡作为中共代表来回于延安和重庆等地,同国民党举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谈判途中曾屡屡遇险,但吉人自有天相,每次他都能逢凶化吉,平平安安的长期生活在繁杂的辩论环境中,语言犀利擅长言辞规律严谨思维灵巧的性格特点,就连马歇尔都佩服的说“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蒋介石的精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导宏大群众,党中央决定由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赴重庆谈判8月23日下午,就是在这个小礼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50人加入。
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抗战终止后的形势和我党准备采取的对策探讨中,同志们赞同战后实行力争和平的方针,但对毛主席是 否亲赴谈判的问题看法不一,多数同志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考虑,不主张轻易出去8月25日夜,政治局在此彻夜探讨,反复权衡利弊,结果作出同意毛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28日晨,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机场飞往重庆这幅照片是主席临行前挥帽向送行的群众道别的情景另一幅照片是 10月11日主席胜利归来在延安机场受到群众的强烈欢迎的情景 在此期间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打破僵局,是谈判能够顺利的终止,周恩来可谓是绞尽脑汁操碎了心,对他的工作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惫 大家请看这辆房车就是当年周恩来同志在此居住期间曾经用过的。
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在百忙之中往往抽出名贵的时间积极的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大家可能不知道吧,周总理不仅擅长外交,而且还擅长纺织,他纺的线又细又匀,在边区纺线比赛中还荣获第一呢周总理以身作则,艰难奋斗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大量有识之士学习的楷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