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4页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教案 【设计意图】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分析报道角度,理解新闻的倾向性,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习目标】1.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 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3.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4. 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以阅读带动体悟2.启发与讨论结合3.品读与探究结合4.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过程一、 导入激趣: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二、围绕学习目标 布局三级任务任务一:初步理解,总体感知任务二:研读探究,深入分析任务三:运用技法表达、交流、评价三、初步理解,总体感知思维方法:提炼要点,把握实质一) 自学反馈: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文体,并总结相关知识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2、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 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 描写的形象 通讯特征概括如下: 1.报道详细深入这是区别于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做具体描写 2.注重思想意义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讲究主题的开掘 3.强调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有情节、有联想,用形象说话 4.突出评论性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按形式分: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 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二)思考: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突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设计意图:初步认识人物通讯这种问题,了解袁隆平生平和贡献四、研读探究,深入分析学生默读文本,勾画、品味、做批注,完成以下三个任务思维方法:理清思路、概括结构、鉴赏形象、把握情感、圈点批注学生独立完成三个任务,小组交流,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 子任务一:整体感知文本: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v(1)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朗读,分析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 v(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v(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v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捍卫真理,力排众议v(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有利于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子任务二:重难点探究:第一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提示:1、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3、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4、①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3、子任务三:写法鉴赏: (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选材?(2)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总分;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a.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b.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凸显重点,增加文章新闻性:c.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丰富细节,增加文章的文学性此外,还有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深入了解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五、运用技法表达、交流、评价思维方法:感悟升华、拓展延伸、表达交流请联系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举例谈谈该如何写好人物通讯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六、教师总结,提出两点希望1.群文阅读: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人民日报》同类型通讯,体会通讯语言和细节描写2.动手练习:请任选班里一位三好学生,就他(她)的先进事迹,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篇人物通讯七、课后反思 1、因为课文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所以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有些内容不是很熟悉,把握起来也相对有些难度所以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内容和人物的学习上第一个概括事例的问题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得还可以自学时我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在课文上事例处标上序号,一个是在空白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懒,不爱动手,不爱书面表达交流时,发现学生概括事件不完整,有的时候概括的不是事件,而是人物品质 2.在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环节处理地有些仓促,学生自己无法独立概括出来,但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基本能把握到人物通讯的特点最后一个环节感觉非常的好,在材料的引导下,学生对袁隆平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体会深刻,所写出的短信真实感人。
对于整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新课标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囗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学习多角度观祭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