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湘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精品教学设计.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徐**
  • 文档编号:599480069
  • 上传时间:2025-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了解地区》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时间2025.4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备课人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等三大方面介绍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寒冷”上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两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8%,但由于距离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几乎没有被人类利用,但将来也许是人类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两极地区的矿藏也十分丰富,将来肯定存在着开采和利用的问题那么,各国之间如何协调、分配,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于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教材用了较大的篇幅,图文并茂地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关于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教材中重点介绍了人类南极探险的历程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地理学习兴趣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阶段,对极地的认知多停留在“寒冷”“企鹅”“北极熊”等碎片化概念上,缺乏系统的地理视角和分析能力。

      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对极地地理位置(如经纬度范围)、气候、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复杂问题理解较浅,容易混淆北极(以北冰洋为中心)与南极(以大陆为中心)的地理特征差异但学生普遍对极地科考、动物保护、气候变化等话题兴趣浓厚,且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读图兴趣教学中需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对比图表,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引导其关注极地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强化人地协调观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2.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评估任务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极地地区相关图片,提问知道这些图片内容出现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吗?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1.根据积累的知识,能够根据展示的图片回答出南极和北极2. 在北极地区地图中用笔描绘北极圈、经线0°和180°,简单说出北冰洋主要在北极圈内3.在地图中找出北冰洋周边的大洲明确北极地区的范围4.了解北冰洋。

      5.认识到北极地区有人长期居住,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5.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中用笔描绘南极圈观察南极洲的地理位置特征6.找到南极洲濒临的大洋,并在地图中标示出来7.明确南极地区的范围是以60°S以南的区域辨析南极大陆、南极洲、南极地区8.了解南极洲特征并根据探究资料总结南极气候特征9.认识极地淡水资源丰富,多以冰雪形式存在10.了解极地地区代表性动物,及对极地的保护11.了解人类对极地的探索历程展示北极地区地图一、冰雪世界提问:①说一说,北冰洋的地理位置主要有哪些特点?回答: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内(学生在地图中描出北极圈)提问:②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地图中着重标出)提问:③说出北极地区的范围回答: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了解北极格林兰岛认识北冰洋提问:北极地区是否有人长期居住?回答:目前,北极地区的人口约 300 万人,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展示南极地区地图提问:①说一说,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主要有什么特点?回答: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内提问:②找出南极洲濒临的大洋?回答: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提问:③说一说,南极地区的范围回答:南极地区是指南纬 60°以南的区域,包括南极洲大部分以及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拓展:区分南极大陆、南极洲、南极地区认识南极洲探究提问:1. 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试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回答:南极大陆目前气候寒冷、冰雪覆盖,不会生长形成煤的植物,这说明过去南极洲可能位于比较温暖的地方,后因大陆漂移逐渐到达南极地区提问:2. 根据下列资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 2/3 的时间刮大风法国迪蒙·迪维尔站曾观测到100 米 / 秒的大风(12级台风的风速为32.7~36.9 米/ 秒),这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 55 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回答: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狂风和降水稀少提问:3. 同样是极地,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回答:北极以海洋为主,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海拔低,南极海拔高;南极冰层厚,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而损失掉。

      拓展巧读极地地图讲述:无论北冰洋还是南极洲,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二、 独特的野生动物提问: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是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回答:极地动物多皮毛厚,脂肪多,主要是为了防御严寒随着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如今,人类已经认识到极地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法规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等,都被列为保护动物三、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①早在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就开始了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②在19世纪上半叶发现南极大陆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络绎不绝③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中国等30 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提问:为什么要进行极地科学考察?回答:原始的自然环境,使得极地地区成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领域研究“天然实验室”探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继建造了一系列极地科学考察站和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为代表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前后?回答: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外围浮冰范围缩小,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试题演练读“南极洲大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丰富  ②中山站位于东半球③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适宜进行科学考察    ④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所以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B.为适应寒冷的环境条件,两极地区生活的动物都有较厚的皮下脂肪C.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6、7、8月份,即北半球的夏季D.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1.能够自主在地图中圈出特殊的经线和纬线2.能够自主回答北极地区的范围3.能够说出南极地区的范围并能区分南极地区是指60°S以南的区域,而非南极圈以南的区域。

      4.能够根据给出的资料,简要总结南极气候特征5.知道极地淡水资源丰富,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6.知道北极和南极的代表性动物7.知道极地科考的重要性环节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内容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出示本节知识结构框架,简要小结重难点知识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A类作业练习:《分层练》 B类作业识记:极地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教学反思情境任务与动态地图有效区分两极地理位置、生态特征差异,但气候成因讲解过深需简化逻辑,从太阳高度角、海陆分布等已知角度切入,对比分析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冷可增加两极动物生存对比探究,结合科考站故事强化人地协调观与科学精神 7 / 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学设计.docx 2025年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2025年秋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Understanding ideas(Grammar)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 读写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Reading) 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一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第三课时 Developing ideas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2 Understanding Ideas(Read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er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读说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4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Start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