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32页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导入新课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教材图2-32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2016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思考题】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材料】城镇化的概念和表现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城市数目增加,等级提升,城市等级体系形成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提供就业机会剩余农产品剩余劳动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动力城镇化动力(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镇化与三次产业的关系城镇化与三次产业的关系(1)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2)第二产业: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3)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城市化的意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项目项目项目项目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人口转化人口转化人口转化人口转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工业工业工业工业科技科技科技科技文化、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思想、观念观念观念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答案:不同点:珠江三角洲,侨乡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吸引海外投资;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周边城市间产业转移相同点:都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问题: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活动1发展中国家郊区城镇化发达国家逆城镇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主要特点主要原因起步早工业化开始早目前速度趋缓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城镇化率高(超过70%)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一些城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主要特点主要原因起步晚工业化开始晚,政治上独立晚速度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水平低,且不均衡亚非国家和地区水平低。
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水平高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发展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压力大;工业生产、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视说地理:巴西虚假城市化我国的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1978-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上升到58.5%,平均每年约增长1.0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亿,市辖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65个1.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2.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3.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意义答案: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部分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问题: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项目特点城镇化速度快,呈加速趋势城镇化动力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人口流动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建设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视说地理: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足球场1、地形 改为平坦(一)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气候产生热岛效应3、水文 产生城市内涝八一桥水漫金山夏季到长沙来看海五一路浪花朵朵公交车桃花潭水袁家岭飞流直下要要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评 价价地地形形气气候候水水文文生生态态使地形趋向平坦产生“热岛效应”使水系十分紊乱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城市风,扩大污染范围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污染使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弊利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总结(二)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 村城 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交通文化、观念转 变 为农业用地第一产业城市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低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高欠发达发达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高利弊总结城市病人口过度膨胀产业大量集聚城市规划不合理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不稳定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三)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四)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视说地理:智慧城市答案: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问题:“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图 移植的大树答案:(2)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多发3)内涵: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措施: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植被;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问题:(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图 移植的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