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doc
3页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1、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表述进行了复习而且本环节,也为后面学生探究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奠定了基础2、探究新知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白板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二、探究新知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2、学习例1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 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3、学习例2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10)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37×2 125×4×8×25(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三、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四、作业《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