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工林转变为类天然林的方法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4566895
  • 上传时间:2022-04-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4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工林转变为类天然林的方法研究摘要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分析三明市三元区现有人工林、天然林林 分特点,比拟二者物种结构、林分层次、生产力、稳定性的差异,并提出人工林 演化为类天然林的改造方案,即抚育间伐、去除枯病木、引入种源、封山育林和 持续监测,以为实现人工林可持续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人工林;天然林;转变方法经济的快速开展会加剧人们对基础性资源的消耗,林木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 之一,表现得尤为明显口-2]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必然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3・4], 造成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供给量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减少、森林生产力降 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弱化,说明森林总量及质量均已经下降[5-6]如何合理地开 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经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刀天然林具有生产力高、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等多重生态效益 [8-9]o利用天然林植被组成概况进行人工林类天然林经营,不仅可以提高人工林 的生态效益,还可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国民经济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 用三明市三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6.8%,同时人工林面积大,生态系统脆弱, 亟待进行人工林改造因此,该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分析三明市三元区 现有人工林、天然林林分特点,比拟二者物种结构、林分层次、生产力、稳定性 的差异,并提出人工林演化为类天然林的改造方案,即抚育间伐、去除枯病木、 引入种源、封山育林和持续监测,为实现人工林可持续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地概况三明市三元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理坐 标为东经117301北纬26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峰普禅山海拔1 510 m,最低点位于与梅列区交界处河滩地海拔123 mo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 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特征年均气温17〜20 ℃, 1月平均 气温5〜10 ℃; 7月平均气温26〜28 °C无霜期年平均294d,年平均降水量1 620 mm, 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地貌类型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10-11]2研究方法利用宫胁造林法,促进现有人工林植被正向演替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收集, 描述三明市三元区现有人工林、天然林林分特点,比拟2种林分结构差异,提出 人工林改造方案,实现人工林可持续开展3人工林、天然林结构特点3.1 物种结构三明市三元区人工林物种单一,目前人工林物种成分主要有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林分类型,极少开 展混交林经营而三元区内天然林中的物种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壳斗科 (Fagaceae)^ 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 茜草科(Rubiaceae)^ 山研科(Symplocosaceae )等科物种,如米楮(Castanopsis carlesii)、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绒毛润楠(Machilus velutina)^ 山黄皮(Aidia cochinchinensis)、薄叶ill矶(SympMcas anotiiala)等。

      3.2 层次结构三明市.三元区人工林经营目的为获取高大乔木,因此在人为经营过程中总会 有意无意地去除非目的成分而清除林种其他层次的物种,会使林分整体呈现出 层次单一的情况天然林物种组成复杂,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因而其乔 灌草藤层次清楚3.3 生产力首先,层次单一的人工林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小,林分光合效率不充分;而 天然林层次复杂,叶面积指数高,不同层次物种适应不同层次的光合强度,能充 分利用光能,因此林分整体光合效率高于人工林其次,人工林在长期的人为经 营过程中,出现了地力衰退,物种自毒、他感作用愈发严重,人工林单位面积产 量大幅降低此外,由于经营者管理不善、急功近利等,林分采伐年龄逐年下降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人工林蓄积量普遍不到150 m3/hm2;而天然林在长期的自 我发育过程中,空间利用非常充分,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因此,多数天然林蓄积 量能达至300 m3/hm2,甚至更高3.4 生态系统稳定性现有人工林生态学特性多为阳性树种,郁闭的林分透光性弱,林内光照弱, 人工林内幼树常缺少足够的光照及后期的竞争,导致林分更新困难同时,大面 积的人工林,林分抗性较弱,一旦发生病虫害,林分将大面积受损。

      杉木、马尾 松的木材可燃性好,林内凋落物腐烂慢,导致林内蓄积大量的可燃物,增加了林 分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人工纯林的抗性弱,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天然林由 于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生态位的物种又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性,且 大多于林分稳定存在的物种都是耐阴性的物种,因而能够忍受弱光的条件,如紫 金牛科(Myrsinaceae)的植物因此,天然林较人「•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4改造措施天然林物种组成丰富、林分结构复杂,生态效益较高人工林物种单一,层 次结构不明显,生产力低、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亟需将人工林改造为类天然林, 其具体改造措施如下4.1 抚育间伐通过抚育间伐、改善林内环境、降低郁闭度,可以为潜在植被的恢复创造条 件,加速林分发育为类天然林4.2 引入种源大面积的人工林导致其内部缺乏潜在植被种源,因此人工带入潜在植被种源 显得极为重要根据2种林分的比拟,应该引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茜草科、 山矶科植物引入形式应根据不同物种的性质,确定以苗木形式或者种子形式进 入人工林4.3去除枯病木枯木、病木是林分中的弱势群体,将其去除可以改善林分环境,创造林分林 窗,为新物种的生存、开展、壮大并最终演替成为类天然林创造条件。

      4.4 加强抚育管理人工林中存在大量的阳性成分,如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山莓 (Rubus corchorifolius)等,这些都不是林分中的稳定成分,不能最终在林分中 存在假设能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将非稳定成分去除,将为林分的稳定成分创造条 件,降低中间竞争,加速林分转变4.5 封山育林强烈逆干扰是林分出现退化、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配合上述人为措 施进行封山育林,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林分正向开展,完成 人工林演替为类天然林4.6 持续监测森林监测可以掌握林分的现有状况,是否符合预期恢复目标,发现存在的问 题,及时调整恢复策略、措施,不断促进林分正向演替4.7 与讨论5.1结论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收集,描述三明市三元区现有人工林、天然林林分特点, 比拟2种林分结构差异,提出人工林改造措施,以期实现人工林可持续开展该 研究认为,应该通过抚育间伐、去除枯病木等人为措施,配合封山育林,同时加 强森林监测的恢复方案,实现人工林向类天然林转化5.2讨论利用天然林指导人工林恢复的思想,最早是日本生态恢复学家宫胁昭提出 的,目前已在全球600多个点展开[12-14]。

      该文欲利用其指导思想,进行人工林 生态系统恢复,实现人工林向类天然林生态系统转变该文尚未对天然林林分进行详细的调杳,如大尺度的样方调杳,因此尚未完 全理清天然林林分的物种配置模式,即物种组成、重要值、空间分布格局等生态 因子,后续研究工作将陆续报道6参考文献[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开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 业经济,2008 (4): 153-160.[2]马世骏,王如松.社会一经济一H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 4 (1): 1-9.[3]李双成,傅小锋,郑度.中国经济持续开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自然资源 学报,2001, 16 (4): 297-304.[4]刘黎明,杨琳,李振鹏.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 研究[.[].生态环境,2006, 15 (1): 202-206.[5]郭可义.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J].林业实用技术,2008( 11): 11-13.[6]石春娜,王立群.我国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 (2): 68-72.[7]朱永法,汤肇元.我国林业开展的现状与可持续林业的必然性[J].浙江林 学院学报,1997, 14 (1): 73-77.[8]邓燔,陈秋波,陈秀龙.海南热带天然林,核树林和橡胶林生态效益比拟 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 13 (2): 19-23.[9]刘国强,刘远光.大通县天然林生态效益的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1998 (2): 21-22.[10]李志峰.三明市城东乡森林防火技术探讨[J].中国农资,2013(36): 34-35.[11]苏松锦,范繁荣,黄云鹏.三明市梅列区绿地景观结构分析[J].中国农学 通报,2014, 30 (1): 283-288.[12]李国军,纪晓华,王世忠,等.利用宫胁造林法恢复和重建辽宁森林植 被[J].辽宁林业科技,2007 (4): 38-40.[13]王仁卿,张淑萍,葛秀丽,等.利用宫胁森林重建法恢复和再建山东森林植被[J].山东林业科技,2002 (4): 3-7.[14]孙海燕,郭文斌.襄垣北石底III的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J].山西林业 科技,2011, 40 (2): 30-3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