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年教师公招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历年教师公招真题(带答案解析) 历年教师公招真题精选 考试要求:试卷上的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均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80题,本片面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类是单项选择题,一类是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1-50题(在以下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填涂) 1. 制约教导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 A. 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B. 文化传统 C.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展 D. 人的身心进展规律和水平 2. 教学熟悉的主要内容是间接学识和( ) A. 科学测验 B. 直接阅历 C. 间接阅历 D. 社会实践 3. 校园文化的核心( ) A. 学生 B. 校园设施 C. 学校的观念文化 D. 教师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表达的德育方法是( ) A. 磨练法 B. 模范法 C. 陶冶法 D. 压服教导法 5. 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 ),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A. 癸卯学制 B.壬子·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6.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做好个别教导工作 C. 统一多方面教导气力 D.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7.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是( ) A. 加涅 B. 巴甫洛夫 C. 海德 D. 斯金纳 8.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 C. 班级授课制 D. 设计教学法 9. 第一本现代教导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大教导论》 C.《教导心理学》 D.《普遍教导学》 10.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观法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按照大局 D.集体凝结 11.《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表达了( )教导原那么。
A. 教学相长 B. 综合课程 C. 长善救失 D. 藏息相辅 12. “性善论”是( )的看法 A. 孟子 B. 荀子 C. 孔子 D. 墨子 13.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素质教导以促进学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导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学识为根基 C.素质教导以激活每一位受教导者的天性潜能进展为核心 D.素质教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14. 从教导对人的思维提升的角度讲,“性善论”是( ) A. 察觉人的价值 B. 挖掘人的潜能 C. 发挥人的气力 D. 进展人的天性 15.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渠道是( ) A. 教导研究 B. 实践操作 C. 课堂教学 D. 课外活动 16. 班级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做到( ) A. 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17. 把一个物体放到100米以外的地方,但不觉得物体的大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说明知觉具有( ) A. 大小恒长 B. 外形恒长 C. 颜色恒长 D. 亮度恒长 18. 学生对“电闪雷鸣”感到奇怪,想学习自然科学学识,这是( ) A. 长远动机 B. 短暂动机 C. 内在动机 D. 外在动机 19.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 ) A. 心理过程与天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人格 C. 知、情、意和才能、气质、性格 D. 知情意和天性 20. 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 查看力 B. 记忆力 C. 意志力 D. 思维力 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举行的教学活动举行不断地自我熟悉和反思,这种才能是( ) A. 教学设计才能 B. 教学组极才能 C. 教学决策才能 D. 教学监控才能 2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A. 合作学习 B. 察觉学习 C. 情境学习 D. 指导学习 23. 以下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 A. 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切实的预料自己的分数 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斟酌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 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24. 学生经常谈“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属于( ) A. 学校目的 B. 学习动机 C. 学习兴趣 D. 学习热心 25. 在同一时间内,主导性学习有( ) A. 多种 B. 一种 C. 二种 D. 不稳定 26.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 A. 三个等级 B. 四个等级 C. 五个等级 D. 六个等级 27. 托尔曼的认知理论属于( ) A. 认知同化说 B. 认知目的说 C. 认知布局说 D. 行为说 28. 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假设学生是为了赢得地位与自尊心而学习,那么该学生具有( ) A. 认同内驱力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29. 思想品德是一切( )的总和。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关系 C. 挚友关系 D. 道德关系 30.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根基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 学科课程 B. 融合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活动课程 31.“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 A.广阔性 B.生动性 C.独立性 D.规律性 32.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模范示范法 B.陶冶教导法 C.品德评价法 D.压服教导法 33.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导方针 B.课程标准 C.教学原那么 D.课程筹划 34.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 A.民国时期 B.清朝初期 C.辛亥革命以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