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中的数学.doc
4页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36——37页《旅游中的数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结合学生的具体经验,创设了一系列“旅游中的数学”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我认为:既然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而不是书本上的数学,那就需要创设一个能最贴近本班孩子的环境,这样他们解决就是他们身边的问题所以,我想通过模拟旅游中的数学,设计出发、租车、购票、用餐、租房等作为一个大情景,借助教学图片(旅游区的风景图),课件,统计表格解决陆游中的一系列问题,很自然地把数与计算及统计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这个故事连贯,所以在这里我把书上某些环节换了位置,并且加入了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城市小学生80%都随父母或其他亲人旅游过,但是,没有一个同学独自一人或同学结伴去10千米外的地方旅游,这节课中的问题大多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解决出发时间、租车、购票、用餐、租房等问题对他们很陌生,所以,鼓励学生依靠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是堂课中关注的重点内容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春游(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5分钟)课见演示春天的景色,教师用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想去哪儿,为什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旅游计划吧! 师:看来,同学们的旅游计划都考虑得挺周全的,都想到了出发的时间、租车、购票、住宿及用餐等方面问题,而且很多同学都想去家乡名胜抱犊崮——大裂谷让我们准备出发!(活动设计意图:选择学生身边的景点,这些数学信息和问题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这样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更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组织探究(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30分钟租车10分钟、购票5分钟、用餐5分钟、租房10分钟) 活动一:租车(出示课件)去山亭区北庄镇有两种车供我们选择,一种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另一种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我们这个40人(包括20个男同学、19个女同学和一名女教师)的旅游团怎样租车最省钱?请同学们想一想,填一填大车辆数小车辆数可坐人数租 金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想好的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其他组还有不同意见吗?集体订正:哪种方案最合算,为什么?小结:坐小车每人花10元,坐大车每人不足10元,座位如果正好能坐满,选大车最省钱 如果坐不满,空位越少越省钱活动二:购票(课件出示以下信息)请你设计两个购票方案,比一比哪个方案最省钱? 活动三:用餐(课件出示快餐店价格表)师:游完了抱犊崮,我们到快餐店找座位休息一下你想吃点什么?共需要多少元?请你填写下表:名称合计价钱同学们都来计算一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师:怎样做到既吃的饱、吃的好,又节省?活动四:租房经过一天的旅游,同学们都很劳累,我们到抱犊崮山庄安排住宿问题,明天继续游大裂谷4人间80元,3人间66元1)男生有20人,女生有19人,还有1位女教师可以怎样租房?请同学们先动脑筋想一想,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案?4人间数3人间数可住人数钱数/元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哪种方案最合算,为什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评议,哪种方案最合算(三) 梳理总结(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探究由四个活动组成,把租车、购票、住宿、用餐、住宿等进行了有序的安排,把数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也融合在解决旅游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生成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习题设计(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5分钟)实践活动:设计一份旅游计划,预计每个同学大约花多少钱?(题目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作为课外活动作业在开展本活动之前,学生应该先了解旅游景点、路线、时间、费用等数据,为此,可以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去了解相关信息,分组制定旅游计划 六、教师反思 “旅游中的数学”是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实践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结合自己班要春游的实际,提前让学生收集信息,通过全班的交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做出旅游计划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适时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七、点评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学法上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认为本课中最大的成功是始终突出“生活化”这个特点,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学技能。
